在通辽种玉米当家品种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玉米品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5:09:25

在通辽种玉米当家品种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玉米品种(1)

面对玉米价格走低,农民增收乏力,农业大市、农业总播面积80%是玉米的通辽市将何去何从?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科尔沁草原,走进通辽市的乡村牧野、田间地头寻求答案。

种玉米难挣钱 调整种植结构找出路

5月17日,见到额尔敦宝力高时,他正开着拖拉机播种青贮,不断扬起的尘土掩饰不住他充满希望的笑脸。

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北乌嘎查村民额尔敦宝力高承包的200亩地,每年都是毫不犹豫地全部种上玉米,今年他却一反常态,种了180亩青贮。

“要不是家里的羊需要精饲料,那几十亩地也不留,全种青贮!”看到记者的疑惑,额尔敦宝力高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家里的200多亩地多是沙坡地,种植玉米产量不高,亩产只有800多斤,随着近两年玉米价格的不断下滑,一年忙活下来,收入却是不断减少。

北乌嘎查和附近的村屯多以养殖业为主,青贮一直是这一带的紧俏货,额尔敦宝力高瞧准了这一时机,决定大面积种植青贮。他算了一笔账:一亩青贮产量可以达到5吨,一吨青贮400元,每亩还有160元的政府补贴,去掉费用,一亩纯收入就可以达到2000元,他家的180亩地青贮可以收入36万元。

“青贮好侍弄、费用低,还有政策补贴,就是市场价格再低,也能收个几十万元,这还是直接卖。要是打捆卖,更值钱,这可比玉米挣钱多。” 额尔敦宝力高自信地说。

在查布嘎图苏木,很多农牧民都和额尔敦宝力高一样,今年都在“改”上做起了文章。副苏木达李晗介绍,今年苏木南部生态比较脆弱的乃林、保安、中乌3个嘎查村,依托农业进行的沙化土地治理,向种植黄芪、紫花苜蓿、冬小麦方向改;东部白音花、阿古拉调减玉米后,向扩大绿豆、荞麦、葵花等作物种植方向改,预计全苏木特色种植面积能突破2万亩。

“玉米价格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的转变,决不能再往玉米上押宝了。” 扎鲁特旗副旗长肖强说:“今年旗里重点引导农牧民推行粮改经、粮改饲,推进种养结合、为养而种,发展绿色循环农牧业。”

在距离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北乌嘎查200多公里的开鲁县东风镇六合堂村的明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明林和额尔敦宝力高调整种植结构决心一样大,他们也一直在寻求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的良方。

明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通辽市有名的农机种植示范合作社,2009年成立,会员已经发展到5个镇的105户。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和农具达300多台(套),代收、代耕约1.5万亩玉米种植,在服务农民种植增收基础上,合作社也赚足了“人气儿”。

尹明林介绍:“我们合作社是因种玉米应运而生的。如今,面对玉米价格回落的现实,再加上玉米单产已基本上达到了亩产的最高点,想再从玉米上大幅度增产增效难度很大。年初以来,我们确立调整种植结构的新思路,一方面引导合作社社员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玉米产量。经过去年冬天的几次市场考察和到产区调研,合作社确定今年结构调整的方向,即发展甜菜和美葵等经济作物,并与吉林省洮南市和兴安盟的龙头企业建立了购销关系。”

电报局村社员齐桂芳打算种植甜菜,她说:“20年前,我们家家户户种甜菜,技术没有问题。如今,有合作社给我们销售,没有后顾之忧,先种50亩看看。”

看好美葵种植的社员王春生算了一笔账:1亩美葵产量五六百斤,市场价每斤4到6元,亩效益保守说也是玉米的2倍,而且投资少、技术简单。“有合作社,种植技术、销售 ,我都不担心!。”算过账之后,王春生改种玉米为种美葵了。

对于仍然种植玉米的农户,合作社也给他们使出增收节支“招儿”:继续推广“全膜覆盖”。“‘全膜覆盖’,简单说就是整块地扣一个膜,比半膜覆盖更节水、省肥、增产。”黑龙坝镇榆树林村社员赵学说,去年就是用的这个技术,秋后一算账,在玉米价格比上年低一毛多钱的情况下,他还是实现了增产增收。

遵循市场规律 提升产品品质求良方

谈到通辽市的玉米向何处发展?通辽市农牧业局局长刘凤武信心满满:“遵循市场规律,求精不追多,求效不追量,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条”就是我们破解玉米的良方。

在通辽种玉米当家品种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玉米品种(2)

刘凤武介绍,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路径,通辽市在种植业结构改革方面主要是玉米。2000多万亩总播面积中玉米占80%以上。今年,国家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玉米收储价格下调,收购“门槛”提高,加工企业开工不稳,导致玉米行情走低,农牧民收益减少。就通辽来看,按照全市玉米总产200亿斤计算,玉米价格每下降1毛,200万农牧民人均收入将减少1000元。据行业内了解,玉米价格将与国际价格接轨,所以调整种植业结构迫在眉睫,但是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把玉米面积大幅调下来,我们必须为玉米找渠道。刘凤武认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就是实行粮经饲统筹,一是粮食产量要保证。粮食安全是发展基础,稳定提升粮食产量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下文章,也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和良种研发推广,粮食功能区要集中连片方便机械化作业和统一管理,在总规模上,由现在的850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这样功能区内粮食产量可稳定在200亿斤;二是走粮饲分治的路子。推进农牧民引草入田,建立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合理压缩功能区外的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引导农牧民由以草定畜向以畜定种转变,逐步扩大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耕地饲用玉米、苜蓿种植规模;三是特色种植高效发展。当前全市经济作物总播面积达215万亩,加上水稻、荞麦、豆类等特色粮食作物面积已达41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种植业各100万亩,总规模已满足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需求,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上,要遵循市场规律,求精不追多,求效不追量,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条。设施农业重点抓投产率,在交通便捷城镇周边建设施农业小区,由单一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逐步扩大产业面,让农民更多产业链条的增值效益。

提升龙头企业 加大产业规模出实招

面对通辽市玉米呈现出的问题,通辽市使出实招。

通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振云介绍:“今年至‘十三五’末,通辽市把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确保实现‘两稳两增两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两稳’,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牲畜数量;‘两增’,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提’,即提高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孙振云说,今年通辽市要因地制宜、适地适策,采取保、压、稳、退相结合,加快推进种养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种植粮食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变,加快粮改饲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使畜牧业产值在农牧业中的比重由目前的45%逐年提高到50%以上。“保”就是将原有农田中基础条件好的耕地建成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2016年,节水高产高效玉米生产功能区新增50万亩,达到900万亩以上,其中膜下滴灌新增10万亩,达到260万亩。“压”就是调减山沙盐碱地区、北部高寒地区的玉米种植,加快推进粮改饲,建设粮改饲全株青贮饲料基地450万亩。“稳”就是发展耐旱的杂粮、杂豆以及中蒙药材等,在特色种植基础较好的地区继续发展红干椒、荞麦等,全市种植红干椒45万亩、荞麦36万亩、药材7万亩,力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退”就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抓住国家已经明确将需退耕的陡坡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的机遇,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任务13.88万亩;另一方面,对全市有些已划入基本农田但确实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林间地和非法滥开垦的耕地坚决退下来。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节水高产高效玉米生产功能区10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00亿斤以上,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特色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 全市青贮饲料基地稳定在500万亩,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基地稳定在100万亩。推动全市牲畜存栏达到2300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400万头,禽类饲养量稳定在1亿只以上。

孙振云说,2016年,通辽市还要把提升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文章做足。玉米生物产业重点打造科尔沁区、开鲁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突出推进梅花、玉王等领军企业,力争2016年末全市加工转化玉米550万吨,实现通辽市所产玉米55%就地加工转化,推进产品向酸、糖、胶、醇、药等深加工方向转变,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

链接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在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加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它强调要在供给端化解过剩产能,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深化供给侧改革同样势在必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高度重视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去年11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玉米供求状况和生产发展实际,就加快调整玉米结构,构建合理的轮作体系,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推进种养结合,实施“粮改饲”,就地过腹转化增值,实现效益最大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印发《内蒙古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为调整优化我区玉米种植结构,促进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稳定提升优势区域玉米产能,合理有序调减非优势区域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商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和就地转化能力,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结合自治区玉米生产实际和市场供求现状进行了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努力提升玉米优势种植区产能、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适当压减非优势种植区面积,积极引导畜牧业聚集区和农牧交错带籽粒玉米转青贮、改饲草,促进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有保有压、坚持多业并举,推进产业融合、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提质增效。把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力争到2020年,全区玉米优势区域集中度达到90%以上,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其中压减籽粒玉米500万亩,转籽粒玉米为青贮玉米500万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