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政府的眼中,上海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首都南京。接管上海这座大都市后,临时政府决定在上海增加一些彰显民国气象的道路,如共和路,光复路,中华路,民国路(今人民路)等等。不过国民政府深知省市命名的那一套规则是英美列强搞的一套系统,所以没有在全市推广这种命名方法。
中华路
﹀
当时政府策划了一个“大上海计划”,打算修筑20条干道,形成干支相连的道路系统。按照上文中所介绍的“民国精神”,该计划准备构筑11条“中”字打头的马路,10条“华”字马路,5条“民”字马路10条“国”字马路,9条“上”字马路,13条“海”字马路,15条“市”字马路,12条“政”字马路和8条“府”字马路,合称“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同时按孙中山先生的“世界大同”、“三民五权”思想进行分区。如今杨浦区五角场一带的一些路名(如国宾路,国济路等)即是来源于此。
民国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迎来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的多家纺织厂,产业发展良好。民族资本家们为了表达实业救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推动了上海一批特别的道路命名,如永兴路,鸿兴路,华盛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