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俞(背俞穴)
【位置】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俯卧,于第十胸椎棘突卞,中枢(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黄疸、口苦、舌干,咽痛,呕吐,胁痛,饮食不下,肺痨,潮热,腋下肿。 【配伍举例】《千金方》胆俞、章门,主胁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脾俞(背俞穴)
【位置】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背痛。
【配伍举例】《甲乙》脾胀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
《千金方》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肾俞百壮,章门百壮;脾俞、胃管,主黄疸。
《百症赋》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胃俞(背俞穴)
【位置】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俯卧,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启支外侧支。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腹胀,翻胃,呕吐,肠鸣,完谷不化。
【配伍举例】《资生》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
《大成》食多身瘦:脾俞、胃俞。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三焦俞(背俞穴)
【位置】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俯卧,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悬枢(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末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腹胀,肠鸣,完谷不化,呕吐,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肩背拘急,腰脊强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三焦俞、小肠俞、下髎、意舍、章门,主肠鸣腹胀欲泄注。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