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大统六年(540),南白水县改称“蒲城县”,“蒲城”这个名字从此出现在历史上,据传县名源自县东部的古蒲城(今蒲石村)。唐开元四年(716),因唐玄宗父亲李旦葬于县城西北的丰山桥陵,蒲城县改称“奉先县”。宋开宝四年(971),复名蒲城县,直至今天。
古蒲城县城有“卧牛名城”之称,其位于尧山山前平原地带,尧峰屏北障,洛水绕东丘,双塔映南原,背山面水,暗合中国古代建城的风水格局。城内有五脏(五个庙宇)六腑(六个街区),七十二牌坊和七十二街巷,形状像卧牛。
然而,从民国时期开始,古城的城墙与城门、木石牌坊等被不断拆除,很多传统建筑和老街都陆续遭到破坏,现在的蒲城老城区只留存下来六条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街巷和文庙、两座古塔等一些零星的古代建筑。而这些街巷,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其仍保持着唐代的格局。
// 寻找蒲城老城区
作为游客,到蒲城来,自然是要逛老城区的。
今天蒲城县城的最核心区域,就是老城区。这一点很像西安,老城区被包裹在中心,新城区向四周扩展。
只不过,蒲城的老城已经没有了城墙和护城河围护,新旧城之间的界线便有点模糊,但只要瞄准县城中心的标志性古建——“蒲城文庙”和“崇寿寺塔”及据此而建的“县文化广场”,就能找到蒲城老城区。
以县文化广场(文庙、崇寿寺塔)为中心,北至延安街,西至重泉路,东到迎宾大道,南至朝阳街,这个被框起来的矩形内部都属于蒲城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这2平方公里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蒲城老城的面积,还是仅仅只是遗存的还有保护价值的区域,网上搜索不到更多信息,古城的资料可能都封存于老县志里。
如今,据已公布的数据,蒲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了30平方公里,但最中心的区域依然是这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