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归属分类
这种现象从秦代一直延续至今。早在明代,当葡萄牙人进入中国与东亚各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其聘请的闽南翻译官便是通过文字和比划实现与越南人的沟通。直到这些闽南翻译官掌握了多地、多国口语后,才实现口语翻译的可能,如明郑时期,长期担任台湾生熟番、荷兰人、闽南人、朝廷官员之间翻译的充龙人,堪称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强的翻译高手。
因此,但凡可追溯至秦代的各地方方言,基本存在与之匹配的文字系统,只是秦朝统一后,这些文字基本被废弃,要么无人使用,要么没人会用,久而久之就不得人知了。
三、如何还原方言与文字既然方言是有文字基础的,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文字?
非也。
不管是文字还是语言,都是动态发展的,新的应用、发明、舶来品都需要找寻合适的文字与预先产生的语言对应。一般做法是找相似意义或相似构造的文字组合,如果没有则采用引申意,最后才是造字。前者和第二个用法使得汉字大多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第三个则让文字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引进了不少生僻字,这大概是文字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呢,有增加,就会有消失,一些不常用、已经没用的字会随着时代推移慢慢消失,最后只存在于文献和字典里。
闽南语用词app萌典,可查询闽南语正字用法
对于闽南语来说,因为文字和语言彼此独立的系统已经应用了成百上千年,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说话、读书、写作分离的方式,可谓见怪不怪。当有一天,突然出现闽南语对应的文字和语法现象时,我们一定会雀跃的,因为这是我们本应该想、应该做而因为惯性思维而没有想、没有做的事。但当真正深入时,我们会发现,实在太难了,有字出现去匹配语言相对简单,通过语言去寻找合适的字实在太难了,因为这些未被发现或者未被整理的文字可能是尘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董文字,或者是用的很少的生僻字,又或者是具有古典意义的文言文用字,总之,对于语言功底或者语文功底不太好的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于是,真正能把闽南语与文字对应上的人,一定是及其热爱本土文化、能够静下心做研究的人,他们能够在这枯燥的文字中找寻乐。然而,世上如此的人却是极少的。
大部分人,并非不想做到说与写一致,只是限于认知不足,假使有人将常用字整理好对应关系并广为流传,相信信手复制一定会渐渐多起来的。
闽语分布图
比如普通话“你真美”,青铜闽南语者文字化写法可能是“你真水”,而王者则会写成“汝真媠”,写“水”者只图快捷相近,他可不一定知道拼音为duo的生僻字媠也有读作sui、意为美好的用法。
总之,在全国去文盲化、统一文字和语言的大势之下,当全国标准有了良好成效后,也不要忘了给予地方方言一个保留与传承的机会。这些方言曾经在历史上做过贡献,也留存过不少对现在及以后可能有用处的遗产,在我们还无法真正认识她之前,不如好好保留支持她生存下去的土壤,或许有朝一日她能够给我们不菲的回报。
而对于我们身在其中的个人来说,每天坚持说闽南语,在社交场合尽量写对闽南语文字,或许就是对闽南语活化石最大的贡献。而对于承担社会宣传和指引的单位(如地铁),则更需要把握好尺度,如“我和你说”不应是“哇嘎哩贡”,可以同时存在两种表达的方式,正解为“我和汝讲”,如果有必要可以加注“音近似:哇嘎哩贡”,要是水平够高,做一套与汉语拼音系统相近的拼音那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