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长宁区完成第五批35.58万份保供物资的发放,涵盖普通套餐、清真套餐和即食套餐等不同品种。这是长宁区在动态排摸特殊人群的底数和需求后,做出的一项精细化尝试:为区内不方便开火做饭的保供特殊人群,发放总数达3.67万份的即食套餐。
位于中山西路上的一处物业集体宿舍,是虹桥街道拔点攻坚的重要点位。浦西封控后,住在这里的200多人面临宿舍无法开火烧饭、保供菜即便送到也无处下锅的窘境。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长宁区商务委与各街镇就此展开底数排摸,为留守在集体宿舍、商办楼宇等场所内的保供特殊人群单独制定了物资方案。于是,第四批保供物资发放时,住在集体宿舍的职工们收到了包含午餐肉、小面包、苏打饼干、速食燕麦和方便面的“速食大礼包”。附近小区的居民收到的则是有米醋、白糖、小麦粉、老干妈、咖喱块以及水果蔬菜的“家庭版”礼包。
“有居民连续收到即食套餐,也有想要速食的居民依旧收到了蔬菜……具体到每一户的精细化衔接,的确还要不断磨合。”长宁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长宁各街镇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细化排摸,做好各项工作对接协调,尽力把精细服务做到位。同时,动态梳理辖区内百岁老人、残疾人、纯老家庭、大重病患者、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独家庭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需求,为精准提供服务保障打下基础。此外,依托区属国企平台“美天菜小睿”的平价、托底套餐,长宁各居民区通过集采集送,帮助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特殊群体购买生活物资,累计单量已达7.7万单。
穿大白的“洋面孔”:国际社区外籍志愿者纷纷上岗
——党员带头,就能凝聚起齐心抗疫共识力量
兆丰别墅小区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房屋建筑老化、煤卫合用,给小区的消*和物资搬运带来困难。华四居民区党总支*高倩倩向记者坦言,“兼顾百年老小区的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确有挑战。”
让6名居委干部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是长宁区委统战部下沉到居民区的一批机关党员干部。他们成为社区抗疫一线的“机动员”,化身核酸检测引导员、物资搬运工、楼道消*员。在曲径通幽的老弄堂里,机关党员于寅和另外几名志愿者靠着三轮车、手推车,为各个老旧小区运送物资,一轮走完往往要3个多小时。
“于老师发现脚上走出了水泡,自己戳破后简单消毒就继续工作,背高龄老人下楼看病也冲在前面,是居民和居委干部都靠得住的力量。”居委干部说。
长宁战“疫”,许多机关下沉党员干部不仅“身到”,更是做到了“心到、事到”;许多社区党员干部和在职党员拿出“舍我其谁”和“我先上”的气概,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党员就在身边”。
目前,通过“先锋上海”系统向长宁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已达2万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临时党支部成为小区的战斗堡垒,下沉干部与在职党员是居民区党总支坚实的“两翼”:他们活跃在历史悠久的岐山村,成立党员志愿者派送小队;他们独自骑车往返十几公里,为老年居民配到特需药品;区内9个工地设立了15个党员先锋岗,在物资保障、防疫消*、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作用。
支部有力量,党员挑重担,就能凝聚起齐心抗疫的力量。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长宁此次疫情防控中还有许多熟悉的“洋面孔”。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尼泊尔籍外科医生阿思势,发动他发起的外籍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抗疫行动;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思伊文,还有志愿者白马克、哈比等,都穿上“大白”投入各自社区的志愿服务中。
在程家桥街道南龚居民区,意大利居民宋文龙已在社区志愿服务近2个月,深夜冒着大雨为居民运送物资,和来自湖北的妻子陈超一同担任小区“团长”。“我们两个的家乡都经历过严重的疫情,现在上海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热爱这座城市,想尽力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栏目主编:唐烨
来源:作者: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