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晗)年轻女子3年前出现头颈部疼痛,尝试多种治疗却没有明显效果,痛感甚至影响睡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在她的颈部精确地“扎一针”,疼痛明显减轻。据统计,近年来中南医院“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市民占总求诊人数的八成左右。本周是中国镇痛周,疼痛科专家呼吁,慢性疼痛性疾病在发病率和功能障碍方面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社会、家庭应更给予女性更多关爱。
“扎一针”成功阻断3年疼痛23岁的刘女士头部、脖子疼痛持续了3年多。辗转于武汉多家医院,检查做了一大堆,疼痛的病因却始终没有找到。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理疗、针灸,吃了大把的药,但止痛效果不佳。饱受疼痛折磨的王女士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今年7月,刘女士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该院疼痛科主任冯晓波判断王女士患有筋膜软组织类疾病,决定在王女士的脖子上“扎一针”。当天王女士疼痛感明显减轻,晚上可以好好睡觉。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表示疼痛基本缓解。10月18日,再次来院进行第二个疗程巩固治疗的刘女士表示,做治疗前自己还有些怀疑,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颈部“扎一针”后,紧绷的肌肉轻松了,头痛也明显减轻,现在每晚都睡的很安稳。
冯晓波表示,其实在脖子上“扎一针”是指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也称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位于脖子两侧,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通过直接抑制其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纤维,达到扩张头、颈、上肢、上胸段血管的作用,并且能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产生缓解疼痛不适的良好效果。
“每天因饱受慢性疼痛性疾病折磨而到‘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占全部求诊者的八成左右。”冯晓波表示,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中南医院疼痛门诊近两年来每年接诊患者都在1.3万人次左右。数据显示前来求诊的患者男女比例为2:8。
多种因素令女性比男性更易疼痛为何“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比男性要多得多?冯晓波认为,女性的体格、力量普遍要比男性差,干同样的事情,女性更容易受伤;女性较男性敏感度更高,同样的刺激女性比男性的感受更强;女性在孕产期、更年期前后因激素水平的变化大,导致肌肉、肌腱,甚至骨骼都更容易受损,从而引发疼痛。而且女性在家庭承受更多的家务,比如拖地、买菜做饭、洗涮、带小孩等,都是容易引发疼痛的诱因。
冯晓波介绍,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纤维肌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都是常见疼痛科就诊女性疾病;此外神经系统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女性的发病率、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也较男性更严重。
“疼痛不仅是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虽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来阐明疼痛性别差异的产生原因,但我们疼痛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慢性疼痛性疾病在发病率和功能障碍方面明显‘重女轻男’。”冯晓波呼吁,社会、家庭应给予女性更多关爱,另一方面,男性出现疼痛不适也不可“一忍了之”,或者依赖止痛药品,应及时到医院排查疾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