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各乡镇地图,房山地图各镇全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2:45:49

运用ArcGIS软件对房山区4类地名进行核密度分析(图3)。由图3(a)可知,房山区自然类地名的分布较为均匀,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区的河流沿岸地区均是高密度分布区,山区内部远离河流的地区自然类地名分布密度较低。其中地形地貌类地名共有61个,多以坡、岗、洼、峪、沟、山口、坞、堤、台和岔等词命名,如迎风坡村、羊头岗村等,此类地名在区内平原、山区均有分布,且较为均匀。河流水文类地名共有52个,其分布表现出明显沿河流两岸分布的特点,如十渡镇六渡村、七渡村和十渡村均沿拒马河两岸分布,因古时是拒马河渡口而得名;史家营乡柳林水村、佛子庄乡上英水村和青龙湖镇水峪村均沿大石河上游两岸分布。动植物类地名数量较少,只有13个,无明显的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类地名仅有6个,其中4个分布在大安山乡和佛子庄乡,这2个乡是房山区煤炭储量最大的地区,瞧煤涧村、宝地洼村的得名与开采煤炭密切相关。

由图3(b)可知,经济类地名集中分布于东部平原,尤其以阎村镇附近分布最密集。农业类地名共有24个,大多分布于长阳镇、良乡地区和阎村镇等东部平原上,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种植。手工业类地名则仅有9个,得名大多因村落早期多从事烧瓦、水磨加工等手工业,如王家磨村、瓦窑头村,其分布不具有明显的特征。工业类地名有28个,大多分布在城关镇、良乡地区和阎村镇等经济发展中心区域,且大多为1949年之后新命名的社区,如化四社区、矿机社区等。商业贸易类地名集中分布于良乡地区、阎村镇和窦店镇附近,这一地区位于大石河与小清河之间,地理位置显要,古时是房山区境内连通东西的交通要道,从而形成了很多集市和劳务市场,附近村落也大多以“店”“市”命名,如下坡店村、炒米店村等。

由图3(c)可知,文化类地名同样集中分布于东部平原上,尤其以良乡地区、长阳镇、城关镇和石楼镇附近分布最为密集。其中,宗教信仰类地名则多以“寺”“院”等词命名,其分布与房山区内佛寺、佛塔分布有关。民俗意愿类地名集中分布于城关镇与良乡地区,街道、居民小区分布密集,因此,地名多以民俗意愿,人们对生活的期待而命名,且大多是1949年之后命名的新地名。姓氏类地名也多集中于房山区东部平原,该地人口密集,村落的规模较大,很多村级地名以村庄内大多数人的姓氏为名。历史典故类地名则集中分布于大石河下游及小清河上游地区。

由图3(d)可知,空间位置类地名集中分布于良乡地区、城关镇。其中相对方位类地名共有122个,占所有地名的21.67%,比例最高,其命名大多以河流、山峰、街道和城楼的东、西、南和北等相对方向性词汇命名,在城关镇、良乡地区、燕山地区和长阳镇分布最为密集,西部山区有零星分布。道路交通类地名数量较少,仅有12个,集中分布于阎村镇、窦店镇附近。

从地名的分类和空间布局的特点中可见,房山区的城镇地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现有的自然与人文空间格局。房山区自然地名的分布与其地形地貌、河流水文等自然景观分布情况契合度较高;经济类地名和空间位置类地名与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而文化类地名的分布情况则较为复杂。

3 房山区地名中体现的区域人文空间格局

房山区内的佛塔佛寺、人类遗址遗迹及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众多。区内佛寺、佛塔广布,包括:13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建成于辽代的照塔、天开塔等;人类遗址遗迹历史悠久,如旧石器时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石器时期长沟坟庄村坟庄遗址、商周时期的西周燕都遗址、唐代的十渡遗址和清代黄辛庄行宫遗址等,记录了房山地区从远古时期到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是表现北京城市起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另外,房山地区现存的历史时期其他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也较多,如永安公主墓志、文昌碑和望楚墓地等,反映了房山区悠久的历史传承。

北京房山区各乡镇地图,房山地图各镇全图(5)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房山区地名分布情况中的人文空间格局问题,将房山区现有地名的布局情况与上述房山区3类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资源(佛教文化、人类遗址遗迹及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研究房山区现有地名是否能够很好地体现目前区域的遗产文化空间格局。本文对房山区村级地名与区内所有记录在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官网中《北京市房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的佛寺佛塔、人类遗址遗迹与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关系进行分析。

3.1 宗教信仰类地名与佛教文化遗产的分布关系

在文化类地名中,宗教信仰类地名可以反映宗教文化类型,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体现性。而房山区境内的宗教信仰类地名中除了青龙湖镇南观村和琉璃河镇立教村以外的地名均因佛教文化而命名,因此,房山地名所体现出的宗教文化类型以佛教文化为主。为了探究宗教信仰类地名中的佛教类地名与房山区佛教文化呈现的吻合状况,本文将宗教信仰类地名与所有记录在《名录》中的佛寺、佛塔进行叠加分析(图4)。佛教类地名大多分布于山区与平原区交界地带,如佛子庄乡、南窖乡、周口店镇和韩村河镇等;寺庙和佛塔,如云居寺、天开塔等,则集中分布在拒马河下游、大石河两岸和小清河上游。这表明,虽然部分佛寺、佛塔所在地及周围的地名因佛教文化而得名,但佛教类地名数量少,只有23个,分布零星,不足以充分体现出房山区佛教文化遗产丰富的特征。

北京房山区各乡镇地图,房山地图各镇全图(6)

3.2 地名与人类遗址遗迹的分布关系

《名录》认定的人类遗址有22处,为研究现存地名体系与其空间布局的关系,本文将房山区现存的4类地名与人类遗址遗迹进行叠加分析,见图5(a)。房山区人类遗址遗迹集中分布于拒马河两岸、大石河两岸和小清河上游,尤其以拒马河两岸的人类遗址分布数量最多、最密集。然而,拒马河两岸的地名多为自然类地名,下游有少部分文化类地名分布;大石河两岸的地名多为自然类地名、空间位置类地名和文化类地名;小清河上游的地名也多为空间位置类地名和文化类地名。因此,拒马河两岸的地名大多以地形、水文等自然景观命名,并未集中体现拒马河上游人类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文化特点,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房山区作为北京起源地之一的特点;大石河两岸和小清河上游的地名多为空间位置类和文化类地名,空间位置类地名因相对方位和道路交通而得名,无法很好地体现出人类遗址分布密集的区域文化特点,文化类地名中也只有历史典故类地名的命名与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有关,可以反映房山区历史传承悠久的区域文化特点。

为了研究文化类地名与人类遗址遗迹的空间布局关系,本文将房山区所有文化类地名(亚类)和人类遗址遗迹进行叠加分析,见图5(b)。大石河两岸的文化类地名多为姓氏和民俗意愿类地名,并未体现人类遗址分布密集的区域文化特点;而小清河上游附近的文化类地名多为历史典故类地名、民俗意愿类地名和姓氏类地名。历史典故类地名的命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区域人类遗址分布密集的文化特点。可见,在人类遗址遗迹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只有小清河上游的地名体系与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分布比较吻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区域文化特征和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承。

北京房山区各乡镇地图,房山地图各镇全图(7)

3.3 地名与其他类型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关系

在体现佛教文化的佛塔、佛寺和北京城市起源的人类遗址遗迹之外,房山区还拥有众多其他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如永安公主墓志、文昌碑和望楚墓地等,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也表明房山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为研究现存地名体系与其空间布局的关系,本文将房山区现存的4类地名与所有记录在《名录》中的其他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叠加,如图6(a)。房山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范围与人类遗址基本一致。拒马河上游地区的地名大多以地形、水文等自然景观命名,并未集中体现出拒马河上游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众多的区域文化特点;大石河两岸和小清河上游地区的地名多为空间位置类和文化类地名,空间位置类地名因相对方位和道路交通而得名,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2个地区文物古迹众多的区域文化格局,文化类地名中也只有历史典故类地名的命名与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有关,能够反映房山区历史传承悠久的区域文化特点。

北京房山区各乡镇地图,房山地图各镇全图(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