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调工艺,自古重视制汤技术。“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汤和酱汁一样,是餐饮人卓然于众人的秘密法宝。
餐饮吊汤
吊制出好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牢记五个核心要素: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加热、及时调整火候、制汤中途不宜加水、撇沫也要看火候、要会用肉茸清汤。
第一、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加热吊汤的目的,是通过加热把原料的蛋白质、脂肪、鲜香味等物质充分渗出,溶入汤内,使汤鲜醇味美。
如果将原料放入开水锅中加热,原料外面突然受到高温,会马上凝固形成一道屏障,阻碍原料内部的蛋白质、脂肪、鲜香味物质充分浸出,就会导致汤汁不鲜醇,质量降低。
原材料与冷水同时下锅
第二、及时调整火候大火烧开后,及时转为中火,不然会因为持续旺火而蒸发掉一部分汤汁,甚至造成糊锅粘底,汤味变劣。
再由中火转入微火,慢慢煨煮,汤水不宜过于沸腾和剧烈振荡,而是长时间保持微滚状态,这时的汤水,像菊花——被称为“菊花水”,似鱼眼——被称为“鱼眼水”,在这样的汤水中,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鲜香味等才会缓慢地溶解,融入汤里,直到汤汁呈乳白色,既浓又亮,味道鲜美醇正,如果火候不足,汤色发暗,没有粘性,口感也差。
火候掌握
第三、制汤中途不宜加水在原料与冷水共同加热作用的过程中,热量是持续而均匀地传递,水分子有规律地进进出出,互相渗透。
如果这时贸然加入冷水,汤汁温度突然下降,就会破坏原先均衡的状态,当温度再次升高时,由于受原料外部凝固变性蛋白质的阻挡,既影响热量向原料内部渗透,又影响原料内部可溶物质向汤中浸出。如果实在是失误,迫不得已要加水,也只能加开水。
中途不宜加水
第四、撇沫也要看火候原料和水在锅里共同加热,当水温达到80℃的时候,特别是动物性原料内部温度也达到80℃左右时,血红蛋白便会充分外渗而凝固,并形成丝絮状,漂浮于表层。
同时,原料中的脂肪受热量催化分解,还有原料中的其他杂质,也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地飘浮于表层,逐渐形成很多灰白色浮沫,要及时撇沫这些泡沫,才能保证汤的清纯。
如果撇沫时间过早,水温高,水分子互相冲撞,结成颗粒状物质,是混杂在汤汁中间,所以浮沫不易撒净。如果撇沫过晚,汤面浮油多,就会把奶白色、鲜香味的油脂也一并撇出,使汤汁清淡无味。经验证明,水温在95℃左右并持续一段时间,是最适宜撇沫的火候。
控制温度
第五、要会用肉茸清汤吊好的毛汤经过过滤后,重新放回锅内,加入渗出血水的鸡茸和调料,旺火加热,边加热边用手勺搅动,汤将沸腾时,立即将旺火改为小火,继续熬制。这样,渣滓漂浮物会被鸡茸吸附,粘在一起,浮出汤面,有利于离火后撇净浮沫。(如果不及时将旺火改为小火,汤水沸腾而不是微沸,茸泥和渣滓物就不能粘在一起,也就不便于清除)。
利用茸泥清汤的技法同样也适用于卤菜老汤保养,我们可选用鸡腿肉茸,鸡脯肉茸。低档卤汤也可选用生鸡血清汤。
汤鲜味美,汤头清澈
所以您不论是厨师,还是卤菜从业者,咱们不仅要吊得一手好汤,更要对其中“汤鲜味美,汤头清澈”的核心要素熟记于心,才能使做成的菜肴趋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