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路建设中)
在深山里的白关乡冉坝村,王琳一家依靠新修的水泥路把自家的农产品卖出了大山,致了富。回忆起刚刚嫁到这儿时的情景,她再三感叹,日子是真的越过越好了。
王琳:“我09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比较贫困,当时这个路不通,穿的鞋全部踩的都是泥,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全都是水泥硬化的路,鞋也不粘泥了。现在有钱花了,一年我们全家能有1万多到两万块钱吧。穿的也都好了。”
(精准扶贫后的新房子)
在礼县交通局副局长祁知礼看来,农村公路要与村民的精准扶贫、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户的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未来,修建的公路不仅能通到村庄,还要力争通到田间,通到果园。
祁知礼:“十三五规划,我们对贫困村和不通路的组、社,计划在2018年要下达通组项目。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遇,我们争取在2020年,把全县的通组公路全部修通,争取礼县再也不用走一寸土路。”
礼县举全县之力建设“美丽乡村”,这些硬化道路也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产业路、脱贫路、致富路。与此同时,文化广场、医务室等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不但是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生态环境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保障。
(精准扶贫后的新房子)
在白关乡巨坪村,村民们在蜿蜒的溪流旁架起大水车,白关乡党委*麻智宏指着“山水巨坪”的标志告诉记者,天然的景色加上人工布局,就是“美丽乡村”的好景致。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让群众既看到“绿水青山”,更收获“金山银山”。
麻智宏:“群众有活动的广场,能够活动起来,跳舞,唱歌,演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就不会干一些其他负面的事情,比如农村赌博打麻将啊,甚至可以减少领里纠纷。”
在礼县中坝镇黑池庙村也拉开了“村容村貌整治”大幕:争取危房改造项目,重新规划村落布局;通过基础设施改造 ,让水电路各归其所;推进改圈、改厕,实现人畜分离;房前屋后有了小花园,垃圾遍地的烂河滩也变成文化广场。
“原来我们村子上都是猪粪,垃圾,现在收拾的好,大家看见也都高兴,每个村上的人都到我们村上来玩儿。”
(新农村文化广场)
据中坝镇镇长赵国强介绍,该镇大力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工程都在同步推进,全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赵国强:“所有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新农村,比原来的非贫困村还要好,标准更高。”
据了解,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时,全县的贫困人口有25万人,到2015年底时已经减少到10万人,贫困面从51.8%减少到21.8%,下降30个百分点。2016年,礼县还要计划减贫30300人左右。
尽管近年来礼县在精准扶贫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贫困人口分布零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滞后、自身脱贫能力不强、返贫率高等诸多困难,礼县扶贫办副主任何清表示,脱贫攻坚需要政府和老百姓一起发力,下一步还要加大投入力度。
何清:“在产业方面我们重点整合所有的扶贫资金,争取一系列的有利措施,我们今年向国开行贷了9.8个亿,重点打造我们这一片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计划在2019年争取把我们全县的贫困帽子摘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