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一块正方形的石碑是一位唐代高僧的塔铭。虽然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可以辨认出“正觉寺……垂拱三年……江水之西,平原之上……野鸟徘徊,行人凄怆,空余石塔……”的字句。
“垂拱”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实际上当时由武则天掌权),“垂拱三年”即公元687年。这一块唐碑上的字句与杜甫刚到成都定居时在《酬高使君相赠》一诗中所描绘的“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的场景完全吻合!
正是由于这一块珍贵唐碑的出土,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可以断定:当年“诗圣”杜甫流落成都之时所居住的茅屋,就在如今的杜甫草堂一带!如今这一处唐代遗址已经被整体保护起来,供游客们参观游览。
或许是由于“茅屋”的名气太大,成都杜甫草堂唯一的古迹——唐代遗迹一直少有人知,冷冷清清。很多游客都是稀里糊涂地看了“假茅屋”,却忽略了“真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