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青花“四景读书乐”笔筒(图9)
清康熙 墨彩加绘五彩竹纹诗句笔筒(图10)
晚期笔筒纹饰呈现出用笔纤细画风细腻的特色。官窑瓷器上以龙凤纹为主,其次为山水、楼阁、翎毛、花卉、飞禽走兽等,画风趋向图案化。一件墨彩加绘五彩竹纹笔筒(图十),可以作为此时的代表器。器身一面在白釉上以墨彩为主色调,绘出一丛迎风而动的篁竹,另一面则以墨彩题五言诗一首,下铃“西园”篆字方印。此笔筒融中国传统绘画中,诗、书、画、印为一体,既具水墨画的效果,又凸显文人情趣。“西园”即清朝著名画家高凤翰。
(4)按器形分期
康熙笔筒早期形体一般比较高大,在故宫藏品中曾见一件大笔筒,器高达40厘米,口径也在40厘米以上。中期以后形体变矮,口径与高度大体相等。此风格一直延续至康熙晚期。
康熙笔筒的形制虽大小有别,但造型基本上以口足相若的直筒形为主,也偶见有撇口束腰式。如前面所举一件霁红釉笔筒,通体施红釉,器身口足外撇,腹部内收,足胫处凸起两道弦纹。此造型在康熙时期众多笔筒中,实属另类。
清康熙 青花《前赤壁赋》笔筒
康熙笔筒中还有一些仿生式造型,主要为仿竹节形制。故宫藏品中有一件青釉笔筒,可以作为此种笔筒烧制的典型器。此笔筒犹如一枝新生的竹子,翠绿的釉色透出勃勃生机,釉色与造型相得益彰,使人难辨真伪。这种大胆打破传统造型方式,将自然界中的植物,直接作为造型的范本,其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成型技巧,也令人拍案称奇。
康熙笔筒的底足,一般为宽窄不等的璧形底,也有双圈足、三足或无釉平底式。以一件釉里红变形寿字笔筒为例,器身虽呈直筒形,但底足下以三个灵芝形足相承,使造型产生一种变化感。
(5)按款识分期
康熙笔筒上的款识,早期基本无本朝年款,器物上大量使用斋堂款、花押款、图记款等,这是当时社会背景所致。据《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产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康熙年款最早出现在康熙二十年以后的器物上,主要为楷书款,并成为一种定制。
中期笔筒上的款识,以六字双行双圈款居多,还有各种干支纪年款。
晚期笔筒上的款识,出现了六字三行款和寄托款等。寄托款以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的款识居多。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康熙笔筒不同时期烧制的特点,从中看出康熙时期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出康熙时期文房用瓷的繁盛,正是康熙皇帝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