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南与徐州搭界,北靠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故里,西临江北第一大湖微山湖,东依沂蒙山区,自古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显要。
枣庄菜肴风味以"辣咸鲜″为主,兼俱香浓、醇厚,擅长烹制淡水水产和干鲜珍品,调味品善用辣椒、花椒、伏酱、酱油和葱、姜、蒜、大茴、桂皮、芥末,五味并举。烹法多运用爆、炒、烧、熘、炸、扒、汆、㸆、熬、烩、烹、炝、调(拌)、捣、烙、煎、焖、蒸、烀等,亘古未变的烙、捣、烀、烧、塌、煮几种烹调法成为枣庄肴馔风味型制的最大特色。枣庄畜禽肉类菜肴酥烂脱骨,不失其形;鱼虾蟹贝类菜肴多鲜嫩、爽嫩;蔬果瓜茄类菜突出脆嫩、香糯;干货珍品类菜肴尤重醇鲜、浓厚、香郁。凉菜用料广、烹法多、味型多、型制多。宴席讲究,无论是民间小酌,还是接风送行,尤重食礼,酒食合欢,席间礼节程式不差分毫。
铜簠
枣庄烹饪根植文化,叶繁沃土。据考古发现,枣庄地区早在距今7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1300多年,而且已发现68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和145处汉、秦以前遗址及18处古城址证明,枣庄地区具有亘古数千年未曾中断过的人类历史。不同时代的古籍《诗经·鲁颂》、《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陈杞世家》、《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泗水》、《太平寰宇记》、《路史》、《文献通考》、《读史方舆纪要》与近代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续山考古录》等记载,枣庄境内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并存过鄫国、滕国、郳国、薜国、蔇国、偪阳国、小邾国等诸候国。秦汉时,枣庄地区分设兰陵、鄫、傅阳、薛、戚、滕、氶、阴平、蕃等诸候郡、县。这里古代圣贤和历史名人辈出,有小邾国墨翟(墨子)、薛国奚仲、孟尚君(田文)、叔孙通、滕国滕文公、鲁班、鄫县人匡衡、兰陵人疏广、疏受及峄县人贾三近等。因此,很多历史学家共同的观点认为,枣庄地区自古以来文化、科技优于其他地区。
北辛鼎
烹饪属文化载体之一。文化科技发达,必定会影响和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目前,只有枣庄境内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址″文物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出土的大量猪骨、兽骨表明,家畜饲养已经发生,同时出土的陶鼎、釜、罐、钵、碗、盆、壶,还有后期出土的铜簠内装类如水饺食物,以及打制和磨制石器铲、刀、镰及骨、角、牙器镞、鱼镖、凿、匕、针、锥、笄,尤其是通高半米、口径六十厘米的大鼎证明,枣庄先民不仅已经学会制作陶器,而且开始运用慢轮修整工艺,器物类型也由筒到繁,由小到大,不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是绝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