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家长需要注意,在与孩子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很多家长会故意给孩子设定很多障碍,甚至会设置带有一些惩罚性的目标,但这种目标往往会带来反效果。
李艾教授在《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里面就曾提到: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最不可取,家长应该制定正确的目标,而不是惩罚方法。
毕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和治水一样注重疏导,而不是忙于堵截。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样才能促使孩子有一定的动力往前,如果一开始就制定了孩子难以完成的目标或计划,这其实容易让孩子在开始就失去前进的动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调动积极性
虽然孩子在“马蝇效应”的影响之下,能够转变之前不上进或者懒惰的态度,但是其积极性地转变,往往是需要家长进行引导的。
因为在“马蝇效应”下,孩子可能会因为目标或计划被动前进,但是这种前进并非是其主动的。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家长可以适时地抛弃以往的打骂教育,而是对孩子进行相应地鼓励,让孩子在这种鼓励的影响下,逐渐调动他们对于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
想必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被孩子的这一问题给难倒: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要我好好学习,但你们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一提问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回答,所以会用“爸爸/妈妈是大人”之类的话糊弄过去。
但事实上,家长的这种非榜样行为,往往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一些影响,他们甚至会因此产生叛逆感,认为家长都不能做好,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好?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在利用“马蝇效应”刺激孩子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刺激自己,让孩子看到自己也与他们在一起成长。
孩子在出现懒惰或不思进取后,家长一定不要为了偏袒孩子,就故意惯着他们,因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所以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出现不思进取的原因后,就可以适时地利用“马蝇效应”刺激孩子,帮助孩子设定相应的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及时地从泥潭里出来,不至于在消极地状态里面越陷越深。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