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有MacBook Air,有Mac mini,显然,自己想多了。
那到底行不行呢? 这就是喜力这段时间的努力!
给一个物件赋予更多的属性,似乎是DIY的乐趣所在。
那给一台平板赋予了笔记本电脑的属性,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往往成就感是伴随着痛苦一起来,更多的可能是, 在痛苦之后才来。
厨子Tim介绍出全新2018 iPad Pro之后说了这句话: It’s gonna push what you can do on an iPad, or on any computer, even further.
接下来的文字是喜力从原来7000字全删全部重写的,毕竟和iPad Pro这个产品本身的测评体验偏离了,更多的是经验向的内容。
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完整:
没有一个易用的文件管理机制, iPad Pro 2018是目前宇宙性能最强悍的平板, 后面不能加任何后缀,「比如电脑,笔记本」。
感兴趣看喜力话唠的可以继续,或者直接跳到后半段,pad本身的体验放在后面啦。
火力集中在如何让iPad Pro成为自己生产力军火库的一个有力的扩充上。
前提
虽然现在很多软件都是双平台的,兼容性比起以前也有很大改观, 外加云盘网盘类产品的辅佐,iPad Pro跨平台扩充也是可以的。 但,就不能认为是一个有力的扩充。
苹果建了一座美好的花园,进来很简单,再想出去,有点难。就先在花园内扩充了 。
电脑系统是MAC OS, 手机是iOS系统, 加上这个iPad Pro「哦对,还需要一个键盘和一支笔」,外加足量的iCloud空间。
有一点,就是很多软件很好,即使是免费版都很舒服了,而且很多软件是支持第三方云功能的「比如iCloud,Dropbox,Google Drive等等」。 但,根据自己需求,必要时,付费版还是必须的。
有iCloud做桥梁,Airdrop和Handsoff作为主要辅助,以及各类软件自身的云同步,来解决整个生态内的文件互通性和同步性。
喜力是200G iCloud月付费用户,就目前个人的使用习惯和空间需求来说,能平均保持在50G左右的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