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在承德滦平金沟屯云盘山脚下、滦河岸畔,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蒙古百灵。亲临现场可以听到清脆的鸟哨合奏、振翅轰鸣,以及遮天蔽日的宏大场景。
蒙古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学名:Melanocoryphamongolica。体长约18厘米。上体黄褐色,具棕黄色羽缘,头顶周围栗色,中央浅棕色,下体白色,胸部具有不连接的宽阔横带,两肋稍杂以栗纹,颊部皮黄色,两条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在枕部相接。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最外侧1对尾羽白色,其余尾羽深褐色,后爪长而稍弯曲。雌鸟似雄鸟,但颜色暗淡。它们的嘴较尖细而呈圆锥状,嘴尖处略有弯曲。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蒙古百灵栖息于草原、半荒漠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的湿草原地区。常出入于河流和湖泊岸边水域附近的草地或盐碱草地上。主要以杂草草子和其他植物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3-5枚。 据云盘山村老人回忆:这样大群的百灵鸟出现的场面,还是在一九五几年见过,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大数量的野生蒙古百灵鸟重新出现,应和滦平县近年来大力整治污染、注重生态环境恢复、致力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
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示广大居民:蒙古百灵早在2000年8月1日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三有动物名录;目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捉和伤害野生百灵鸟违犯国家法律。百灵鸟和蒙古族人民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广袤草原绿草如茵、蓝天白云茫茫无际。苍穹之下,蒙古大草原的精灵——百灵鸟,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在歌唱时,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