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对应这个特点,我们在俯身绳索下拉的轨迹上也有三个小细节:
细节一:肘部位置
将把手从拉到身体两侧时,肘部向着身体后方的背部挤压;
把手放回时,肘部向着身体侧前方送出。
细节二:胸椎位置
将把手从拉到身体两侧时,伴随胸部微微向前挺出;
把手放回时,胸部后收,还原至起始位置。
细节三:手腕方向
将把手从拉到身体两侧时,拳心朝向天花板;
把手放回时,手腕反转后和握把在同一平面内。
在动作中注意这三个细节,能够让你的拉伸模式更接近背阔肌的分布特点。和仅仅在身体平面内的下拉相比,对于背阔肌的激活效率更高。
动作要点1.身体位置要选在龙门架中央。
如果我们的位置偏离中心位,在下拉过程中两侧绳索的拉伸长度不同,做功距离不同,两侧肌肉的发力大小也不同,短期来看影响单侧募集效果,长期来看可能导致两侧肌力水平不一致。
解决方法很简单:
- 找到正确的参照物,例如通过地砖长度、步数测量的方式,准确标注出龙门架中心位置;
- 跪姿时保证双膝位于中心点两侧。这样就可以对称发力啦。
2.肘部带动动作,小臂不要发力。
我们在背部训练中强调“以肘为先”,肘部始终处于微曲的状态即可,训练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肘部从远离身体的位置,向背部靠近并挤压。
同时,我们的小臂除了负责抓握把手外没有其他的多余动作,如果你的小臂同时向大臂靠近,这个动作就变成了针对肱二头肌的弯举动作。
掌握好上边的两个要点,能够减少手臂发力,最大化背部刺激。
3.强化顶峰收缩和离心收缩。
顶峰收缩是指上臂拉向身体时,在动作底端刻意挤压背阔肌,强化这种肌肉收缩感;离心收缩是指上臂离开身体后,背阔肌在绳索作用下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