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活动实际上更为简单,那就是物有定位的生活习惯,本身这种物有定位的习惯,实际上就是需要仰赖配对思维的运作,将属于这个位置的物品归类到该位置上,当然这要求家长必须有良好的物有定位意识与生活习惯。
活动原理:
以上两个小游戏锻炼的重点在于将两个具有相同特性的对象,归类成为一对,也就是在寻找相同点的同时,也要区辨不同点。
二、袜子分类
实际上这是袜子配对的后续活动,因为不同的袜子必然会有不同的主人。在完成配对这一步骤以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按照袜子的主人或归属人各自分类。如若家庭环境条件支持,当分类完成之后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让孩子将这些袜子归入到相对应的存放地点,这又是更进一步的配对练习了,说起来很复杂,实际执行过程都是十分简单的。同理也可以将衣服进行分类、将鞋子进行分类等等。
活动原理:
这个小游戏锻炼的重点在于在一群杂乱的环境对象中,提取其中有共同点的对象,并将其归类为一群的思考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配对稍微有一些相似,因为是以寻找共同点为出发点,然而配对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差异;而分类在这部分原则上往往不一定要完全相等,大致就像“全等”和“相似”的区别。
三、整理衣柜衣柜如果采用吊衣架的形式,可以让孩子按照由长到短(大衣、外套、短袖Tshirt)的顺序进行排列;又或者置物柜在搭配小型收纳盒时,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不同尺寸收纳盒的排序,来形成有秩序的空间收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