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袈裟结编法,袈裟结编绳教程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16:22:18

尺寸 高20cm 估价 HKD 2,000,000-2,800,000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最早自南朝宗孝武帝始传入中国,后经玄奘重译《药师经》后,药师信仰日渐隆兴。药师佛往往与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并列,以手持药钵的形像示现,表示其为大医王,以无尽甘露法药解救人天,脱离悲忧苦痛。《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东方有世界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此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修道成佛。

尊像结跏趺坐,螺发高髻,宝珠顶严,眉间白毫,垂睑下视,嘴角微扬,双耳侧立,面容庄严慈悲。颈施三道纹,身着右肩半披式田相格袈裟,鱼尾型衣角从左肩垂落,袈裟以单双线交织出田相格的纹理,绲边以圆珠与双线錾刻细致的花纹,显出如丝绸般细腻的质地。药师佛右手下垂,手心向外,结予愿印,可使众生所求之愿得以实现,左手结禅定印,上托药钵,双脚掌心雕法轮,下乘圆型仰莲座,双层莲瓣错落排列,花瓣尖微微翘起,弧度柔美,仿若一触可被折落,令人心动,莲座上缘饰一圈连珠纹,珠粒颗颗分明,有如晶莹的水滴。原封底,其上錾刻十字金刚杵并施以鎏金。

本件造像是典型的蒙古喀尔喀地区早期造像,造像面部端正,有如少年般荣光焕发,饱满壮硕的躯体与四肢,正继承了尼泊尔早期造像的特点,整体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四肢比例协调,袈裟华丽贴体。整个袈裟的的衣褶处理繁复精美,其雕琢之精细也透露着造像者对药师佛无比崇敬的心态。莲花座为宽博的仰莲样式,莲花瓣的层次刻画极为细腻且精美华丽,与上师像躯体的精心刻画形成统一。在精致绝伦的工艺铸制与晶莹光洁的鎏金装饰下,整尊造像有一种华贵、雍容、瑞气祥和的气像,是赞那巴扎尔风格造像中的精湛作品。

尼泊尔铜鎏金莲花手菩萨

双线袈裟结编法,袈裟结编绳教程大全(5)

尺寸 高28.5cm 估价 HKD 2,000,000-2,800,000

莲花手观音,是观音菩萨众多化身形像中的一种,代表了大乘佛教「广度众生」的核心思想。菩萨以优雅姿态立于世间,左手轻捻盛放莲花、右手下探结施与印,将佛法甘露撒向苦楚众生。

在尼泊尔地区,莲花手观音信仰极为流行,出现了以其为原型的大量金属造像作品,世间跨度自李查维时代一直持续至马拉王朝末期,几乎涵盖了整个尼泊尔佛教艺术史。眼前这尊红铜鎏金立像,便是其中时代较早、且令人为之动容的一件作品。

此尊铜像头戴三叶宝冠,正中端坐一尊阿弥陀佛小像,与菩萨左手所持的莲花相互呼应,成为了判断造像身份的明确依据。秉承了尼泊尔造像艺术造型优美、面容恬静、姿态优雅、装饰华丽的特点,此尊莲花手菩萨像为我们展现了尼泊尔造像应有的瑰丽与美好。

从艺术风格来看,这件作品秉承了李查维时代尼泊尔造像的特征,具有浓郁的笈多遗风,符合11-12世纪尼泊尔「过渡期」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沧桑的表面状态显然与西藏地区所见到的大多数古代铜鎏金佛像不同,这说明其一直在尼泊尔地区接受传统的「洗沐仪式」,经年历久的摩挲于供奉使造像表面形成沉郁古朴的包浆,成为了尼泊尔造像另一独具魅力之处。

尼泊尔锤碟鎏金观音菩萨

双线袈裟结编法,袈裟结编绳教程大全(6)

尺寸 高89cm 估价 HKD 2,800,000-4,800,000

件为尼泊尔地区制作观音菩萨,整像以锤揲工艺制作。菩萨束发高髻,上有宝珠顶严,头戴五叶宝冠,其上镶嵌各色宝石,中央冠叶作一小阿弥陀佛从像,周围錾刻细致的卷草纹等风格化纹样,中央冠叶底部有一小型迦楼罗头像,这是尼泊尔地区造像头冠的特色之一。菩萨绀青螺发,发丝雕刻分明。细眉高挑,高鼻挺立,长目垂睑下视,嘴唇微扬。菩萨披帛绕身而下,其颈佩戴华丽的项饰与璎珞,其上或满饰珊瑚,或交替镶嵌珊瑚与绿松石。菩萨双手拇指轻触食指,左右手弯曲立于胸前,手臂饰臂钏,其上浮雕水滴型饰牌,中央镶嵌青金石,腰间环绕饰链并镶嵌半宝石。菩萨左肩披山羊皮,下身着裙,结跏趺坐,下裙轻薄贴体,纹理自然而飘逸。

这件雕像的尺寸硕大,喜马拉雅地区造像中鲜有超出者。有可能为十七世纪在西藏或受西藏人委托而由纽瓦尔艺术家所制造。尼泊尔锤揲技术的运用早于十六世纪达到高峰,这种技术一直是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艺术家的专长,这项技术远复杂于失蜡法铸造。在失蜡法中,艺术家以相对柔软且易成型的材料,比如蜡或粘土来创造雕塑原型,再铸成金属;然而在锤揲法中,艺术家直接作用于金属,这项技术需要施力均匀,灵活敏捷,技巧熟练。正因为制作过程的繁复,锤揲工艺品在历史上,尤其在近现代十分罕见。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有一个出色的白度母像实例可与可件相较,两者风格特征与技术皆一致。二者皆有饱满的鎏金,亦嵌有石料,精细并优美地勾勒出眼睛与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大黑天头像与本件同为锤揲工艺所制成,这些非凡的头像与这件观音菩萨皆有着令人难忘的巨大形制,绚丽的鎏金和精湛的嵌石工艺。

西藏地区亦极为推崇纽瓦尔艺术大师的作品。许多西藏寺庙中,尤其是祭祀厅里笼罩在圣坛之上的牌坊,和佛塔、寺庙墙壁和门的装饰中皆有丰富的尼泊尔纽瓦尔风格锤揲工艺的例证。西藏南部的萨迦派寺庙尤其以其奢华的铜鎏金锤揲装饰而著名。无论赞助者是西藏人或尼泊尔人,在上述所有作品中,参与制作的艺术家来自于加德满都河谷的佛教纽瓦尔群体,一个时至今日仍然以其金属制造而闻名的古老城市。十五至十六世纪的锤揲艺术顶峰,以一种在全球各地都不再保有的高水准技艺,造就了这无比辉煌的杰出作品。

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

双线袈裟结编法,袈裟结编绳教程大全(7)

尺寸 高17.5cm 估价 HKD 1,200,000-1,500,000

无量寿佛承载人们对于福寿绵长的美好祝愿,不仅在佛教中信众广泛,在宫廷内亦为皇室所尊崇。本件铜无量寿佛面容慈祥庄严,宽面方额,其双目微微上扬,修眉高鼻,嘴唇微启。其头戴五叶宝冠,束发高髻,发束向双肩垂落,宝缯于耳后弯起,双耳饰圆铛;其周身覆华丽璎珞,上身饰臂钏、手镯,肩披帛带,于双肩缠绕而坠下,下裙饰华丽衣缘。尊神双手交握于腹前,结禅定印,双腿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上下饰双联珠纹,莲瓣细长饱满,瓣尖微微上翘。

本尊造像工艺精细,铜质细密,为典型的永乐宫廷造像。明代宫廷造像融合汉藏两种风格,风格纯熟,造型完美,材质优良,雕工精细,雍容华贵,流光溢彩,具有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多方面的价值。它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深度的文化艺术交流,同时也体现了明代藏式佛像和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甚具收藏价值。

此像表面呈深棕色,然从面部、莲座等局部所显示的部份鎏金可知其表面完好未受任何损伤,所呈色泽或为过去所涂之掺有朱砂的清漆氧化所致。这种方式原意在保护尊像表面之鎏金,在过去十分流行于中原汉地,被称为「罩漆」,加之灰尘与香火之熏染,使得表面成为今天所见之面貌,这种颜色因由历史原因形成,难以被模仿与伪造,可谓历史的重要见证。透过深色的皮壳,依稀可见其铸造极其严谨工整,法度庄严而不失生动,披帛刻画写实,衣褶细节一丝不拘,整体造型匀称,展现明代宫廷造像的优雅与气度。

铜烧古泥金阎魔天

双线袈裟结编法,袈裟结编绳教程大全(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