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污染最佳解决方法,怎么治理碳污染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17:39:15

2022服贸会首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今天(9月2日)举行。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论坛上,多位院士就“双碳”背景下如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内容进行展望。

郝吉明:控制PM2.5绝不能松劲儿,协同治理臭氧

近几年,不少城市的居民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深有感触。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称,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近30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2013年以来的全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是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完成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将如何发展?他认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0年,37%的城市PM2.5超标,约44%的人口暴露在PM2.5浓度超标的城市中,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PM2.5污染突出。我国PM2.5的浓度与世卫组织指导值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控制PM2.5这个问题上绝不能动摇、绝不能松劲儿。”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臭氧。我国臭氧的浓度高于欧美国家当前的水平。2020年全国臭氧平均浓度比2015年上升12.6%,臭氧浓度超标的城市数量从2015年的19个增加到2020年的56个。因此要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他表示,我国已经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攻坚期,目前,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另外,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以有力推动二氧化碳的减排,通过蓝天保卫战主要措施,累计减排4.9亿吨二氧化碳,因此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他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要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科学和机理研究;加强氢能冶金、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等研发;加快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共性技术示范、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

贺克斌:开展不同减碳路径的环境风险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称,今年上半年,已经提出碳中和的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90%的GDP和90%的人口。全球如此重视碳排放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碳会带来发展模式的调整,对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如果不减碳,高气候风险会加剧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但目前和世卫组织的标准仍然有差距。他说,下一步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路就是减污减碳协同增效。另外,臭氧“吃掉”优良天数是困扰各地的问题,按照减污减碳协同增效的路径,减碳会推进氮氧化物的减排。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研究表明,碳减排驱动下空气质量加速改善进程,臭氧有望于2060年前达到世卫组织准则值。

贺克斌说,未来碳减排有五大路径,包括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比如在资源增效减碳方面,要高度关注“无废城市”系统构建,控制废水、废气、废热,逐步走向“无废社会”。在能源结构降碳方面,要从现在的化石能源为主走向未来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为主。在地域分布上,除了华东电网潜力不足以满足未来需求,西北、华北、东北电网发电潜力都大大超过未来的需求。

他表示,要开展不同减碳路径的环境风险分析,目前部分支撑碳中和的技术还不成熟。比如化石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变化、工业固氮等人为活动对气候变化与碳-氮循环具有多种作用与反馈,目前诸多机制仍不明确。双碳行动带来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气等减排效应如何进一步对碳-氮循环产生扰动,仍需研究。另外,氨储能背景下,将有大量活性氨氮涌入能源系统。氨能的生产、存储、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将会产生什么生态与环境风险仍然需要研究。

“双碳”背景下,还有一个挑战是新能源系统关键材料的综合利用。比如光伏的度电材料消耗中,除了钢、铜等之外,还有铟等稀有金属。因此,关键材料的综合利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杜祥琬:废弃物源头减量助推“双碳”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称,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拥有的资源量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我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无废”并不是没有废物,而是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和高比例资源化利用,这是循环发展的典型内涵。

他说,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助推“双碳”目标,“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他举例说,减少填埋,增加分类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垃圾焚烧发电或者做沼气,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或者生物质气。另外,废旧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助推冶金业由长流程改为短流程,节能减排。

“多种固废利用发展潜力很大,可以形成多个产业链条。光是钢铁回收再利用,就可以使钢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由60%降为30%。”他说,也可以通过风机、光电池、电动车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使其中的镍、铬等矿物质成为可再生。

他认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将积累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无废国家”目标。

侯立安:要重视水体中新污染物的防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称,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水环境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成效。

“当前,面临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经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认为,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实施排污重点追踪监管,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水下电视、机器人等新手段进行定位和监测,杜绝偷排现象;发展低碳零碳水处理技术。

他建议建设有前瞻性的智慧水厂,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其能源自给。同时,要重视水体中新污染物的防治。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