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多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枷锁
城市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素资源的保障问题,增强赶超发展后劲必须破除土地要素制约,铆足干劲冲破桎梏。
“作为服务企业最直接的部门,我们必须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点一个大大的赞,他们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也让我们受益良多!”大通工业园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通工业园5家企业得益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帮助,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土地问题。园区企业从2020年起土地问题陆续得到妥善解决,为园区发展也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服务好已经进驻的企业,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和园区企业共同成长,发展壮大!”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全局之力,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全力解决我市土地要素制约之困。
运用“两规”一致性处理政策,解决项目选址多规不一的问题。该局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和把握国家及部省关于现行土规和城规均已到期而新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尚未报批的“过渡期”相关政策安排和要求,通过学习调研省内外其他地市经验作法并向省厅专题汇报的基础上,抢抓“两规”一致性处理的政策机遇,化解城规、土规建设用地边界不统一的问题影响,先后通过控规编制(动态维护)优化调整了4个“两规”冲突图斑,涉及工业用地272亩,4家工业企业落地建设、扩建技改、融资抵押等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绿地置换”政策,腾挪项目用地空间。由于多重原因,城区内一直存在少数企业土地使用性质和规划绿地相冲突的现象,该局按照“规模不减少、服务更优化、规划易实施”的原则,借助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契机进行调整,通过控规动态维护进行落地,保持建设用地和绿地总量不变,先后完成了366亩现状工业用地与规划绿地的置换,解决了5家工业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运用节地评价政策,优化企业用地结构。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6家医药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安全防护和生态环保的要求,建筑系数和容积率达不到国家级开发园区的指标要求,该局运用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有关要求,组织化工、应急和环保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为企业“把脉问诊”,既节省了投资,又节约了土地。
运用“难办证”容缺机制,化解群众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该局成立工作专班,逐个项目摸排梳理,建册立档,挂图作战,对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处置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关政策,克难攻坚,逐个整改销号,年初以来,共登记发放不动产登记证27916个,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运用省土地要素保障会商机制,解决重大项目用地问题。抓住省级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土地要素保障会机遇,努力申报省级土地要素保障会议题,争取省级层面帮助解决重大用地事项。自省级建立土地要素保障会机制以来,我市通过会议明确了淮干正峡段工程1970亩超预审范围河道疏浚用地报批方式、淮上淮河大桥270亩线性调整用地报批方式,在省级帮助指导下使该两个项目用地保障工作能够继续推进。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莹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