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关于中国军队,如果说起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最具标志性的举动,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共同的答案:军改。
这场军改持续时间之长、强度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丰,是超过很多观察家预期的。去年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评价。
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军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强调“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这也释放了一个鲜明信号:军改只有进行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2013年底,**发出了这样的警示。十年之间,军改塑造了一支更具现代化特征、更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展望未来,人民军队将愈改愈强,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为强国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2019年国庆阅兵,展现出军队改革后的新面貌(图/新华社)
“构架”:大破大立
改革都是奔着问题去的,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释能增效。军改十年,集中打了“三大战役”,即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分别对应的是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
率先开展的是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确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一些军队媒体也将此称为“脖子以上”改革,意指改的是大脑中枢。
前段时间,笔者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里面专门有一个展柜,展示的是军改以后的新臂章,直接体现了新的领导指挥层级关系。
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臂章(图/新华网)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成果,可以用“三破三立”来概括。
第一,破除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建立军委多部门制。
所谓总部体制,即改革前解放军存在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四总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首次尝试实行总部领导体制,设立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总兵站部等机构。此后,总部体制历经调整改革变迁,至1958年形成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总部”体制,尔后稳定运行了40年,直到1998年成立总装备部,最终形成了“四总部”体制。
总部体制在历史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曾表示:“总部、军区领导指挥体制,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于一体,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别是四总部权力过于集中,事实上成了一个独立领导层级,代行了军委许多职能,客观上影响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
2016年建立了新的军委机关,共15个部门,即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这就转变了军委机关职能定位,成为权力相互有所制约的“军委办事机构”。比如,组建新的军委纪委监委、军委政法委,中央军委采取单独派驻方式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派驻10个纪检监察组,形成了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第二,破除长期实行的大军区体制,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改革前,解放军共有沈阳、南京、广州等七大军区,职能包括领导管理集团军、省军区和驻港澳部队,组织征兵和民兵训练,负责战场建设等,可谓权力很大的“一方诸侯”。按照政策设计,军区同时也是战区,战时负责指挥联合作战。但军区实则是以陆军为主,战建职能混杂,承担不起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任务,一旦有事还得临时建机构、拉班子,指挥能力和效率很难得到保证。
改革后,组建了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划设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健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实现中央军委对全军部队集中统一指挥,实现诸军兵种力量联合运用。
军委联指中心是军委的战略指挥中枢,每天都有大批军事行动指令从这里发出。2016年4月20日,**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其“军委联指中心总指挥”的身份首次公开披露,这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军队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落地运行。2017年11月3日,即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10天,**一身戎装来到军委联指中心大楼,带领军委一班人研究军委联指中心建设情况,表明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鲜明态度。
相较于神秘的军委联指中心,军改以来战区联指中心保持了较高的曝光度。
战区是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战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现实应对各类安全威胁,处置有关军队的军事挑衅行动。
比如,今年1至9月,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先后7次就外军舰机过航台湾海峡发表声明,每次均有“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等表述,表达出“坚决反制一切威胁挑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态度。
2022年8月,东部战区副参谋长顾中介绍“锁台”军演有关情况(央视新闻截图)
第三,破除长期实行的大陆军体制,建立新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领导管理体制。
军改前,陆军是解放军的主体力量,但长期以来没有独立的机关,领导职能由“四总部”代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比重相对低一些。改革后,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组建5个战区陆军机关,把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组建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目前,解放军共有6个军兵种,军兵种比例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布局更加均衡,这也宣告了大陆军体制的终结。
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完成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同时,还改革了预备役部队管理体制,确保党对全国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
“塑形”:精干强能
第二大战役是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如果借用健身的说法来形容,就是去脂增肌,让军队的肌体变得更加壮实、精干。
经过改革,军队员额减少30万,主要是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但作战部队员额不减反增、更加充实。
这次改革最直接的成效,就是解放军历史上很多从未出现的“新番号”,陆续加入战斗序列,让军队更具现代范,也更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新的陆军胸标,由长城、步枪变成装甲车齿轮和翅膀,就是陆军有了更多装甲车和直升机、“飞起来”的直观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