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字形,延续金文,并逐步简化,确定为“車”的字形。
隶书继承小篆,字形统一为“車”。
楷书字形继承小篆和隶书,规整统一。现代汉语简化后“車”写作“车”。
二、含义
车,本义为名词,为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战斗工具;后引申为有轮子、靠牛马牵引的运输、交通工具等。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人力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最的交通管理人员。商代战车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车辆制造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能够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
西周的车辆有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驾二马称为“骈”,驾三马是“骖”,驾四马是“驷”。《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西周至春秋时期,乘车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