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白衫有什么意思,买白绣衣指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10:50:58

互联网经常制造一些流行一时的词汇,比如近年出现的“鄙视链”。这个词儿说来简单,无非就是地域歧视、高校歧视之类的现象。

这种现象为人诟病,又根深蒂固,是一种社会顽疾。身处这个怪圈的人,以优越的心态鄙视他人,同时又被那些比他优越感更强的人鄙视。总有那么一些人,是靠着某种优越感存活的。

一品白衫有什么意思,买白绣衣指什么意思(1)

足球界鄙视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有江湖就有“鄙视链”存在。

一千四百年前,怕老婆的大隋朝皇帝杨坚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选拔贤才。科举考试的探索又迈出一大步。到唐代,科举考试正式形成。与之伴生的,还有几乎无所不在的“鄙视链”。

科举考试为天下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通往荣华富贵的大门。但打开这扇门的难度,比登上神话中云雾缭绕的南天门也差不了多少。在唐代更是如此。

一品白衫有什么意思,买白绣衣指什么意思(2)

南天门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常年开设的科目,唐初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科。此外皇帝每年还要开设特别科目,亲自考核选取人才,这叫制科。制科的名目就更多了,什么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孝悌力田达于教化,等等。

据宋代王应麟(三字经作者)所著《困学纪闻》记载,唐代开设过的制科有八十多种。

大家对科举考试最熟悉不过的字眼是进士、秀才、举人等。举人在唐代指那些并非来自学校、由州县推荐的考生,且不说他。秀才考试在唐代昙花一现,唐太宗后期就被取消了,原因是定的标准太高。《文献通考》记载,唐高祖武德五年考取秀才的只有一个人。进士好点,有四个人。

当然,唐高祖李渊时期,统一天下的战争尚未结束,进士也这么少情有可原。没了秀才科,进士和明经渐渐成为最重要的两个常科。考进士的难度又超过明经。

一品白衫有什么意思,买白绣衣指什么意思(3)

影视剧里的秀才形象

考试内容根据皇帝的喜好等问题有所变化。唐初,进士考的是“大经”和“时务策”。大经指儒家典籍《礼记》和《春秋左传》。“时务策”是一种问答形式的策论。赶考者得写一篇大经论文,规定的篇幅不小,再回答五道时务对策题。

明经考试的内容可选,有儒家五经、三经,或者精研一经的分科,或者《三礼》、春秋三传等。考生首先写一篇论文,篇幅比进士考试的要求小,然后参加口试,回答十条经义的问题。最后,考生还要笔试三道时务对策题。

考明经可以自由选择分科,论文篇幅也小,比考进士相对容易。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考试的难度又增加了。李隆基下诏把进士考试的内容改为诗、赋和论文,明经的考试范围大致不变。

什么叫开元盛世,那会儿唐帝国的总人口已超过8000万。但进士和明经科每年的登榜者比往年没增加多少。唐玄宗天宝六载,还不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是年进士二十三人”,多的时候也不过三十来人。

明经中举者的数字往往是进士的十倍。《文献通考·选举考》记述,唐代“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也就是说每一千考生中,进士和明经中榜的人,平均下来每年分别是一二十个人和一两百人。

并且朝廷对此很警惕,为防止主考官员给考生“放水”,一旦某年考取进士的人多一些,有时候就要重新安排考试。比如白居易就举报过一起“人情”作弊案,经过重试淘汰了几个“关系户”考生。

唐德宗十八年,朝廷下诏,“明经、进士,自今以后,每年考试所收人,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

一品白衫有什么意思,买白绣衣指什么意思(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