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在±0.000 以上各楼层施工过程中,要预先在内控点上
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 150×150mm 的孔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
传递。平时用木板封盖,投测时揭开。
4.1.5、首层各内控点 1m2 范围内严禁堆放各种材料,投测孔
严禁堵塞,对此挂明示牌,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
结构封顶。
4.2 外控法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投测轴线校
核的依据。在楼各角处用经纬仪向上引测控制轴线,由这些控制线所
组成一个控制网,根据控制网再施放各细部轴线。
外控法施工要点: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4.2.1 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
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4.2.2 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
误差积累。
4.2.3 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
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4.3 轴线控制线的投测及放样
4.3.1、投点引测: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标明
靶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孔洞口,对中整平铅垂仪后,向上
投测,标明靶已先刻好明显的十字交叉点,上下两测手通过对
讲机传递信息,直至标明靶上的十字交叉点完全吻合铅垂仪的
垂直投测点,然后依次投测其它内控点。
4.3.2、轴线放样:利用电子经纬仪和 50m 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投测
点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满足精度要求后,既作为
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进行各轴线的细部放线工作,放出各
墙体的墙体边线、模板边线、50cm 控制线、柱梁边线、柱子 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以此法层层向上投测,做为各楼层放线的控制依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偏差:
4.3.3、各楼外墙大角、窗间墙垛及 S1、S2#楼裙房用经纬仪投
测外控制线,保证外墙大角、窗间墙垛位置准确 ,裙房保证
各框架柱位置准确。并用经纬仪投测外窗口外边线,保证其上
下一致。
4.4轴线的垂直传递还可以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
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在
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
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
的位置进行校核。
4.5还可以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4.5.1 测量仪器 建设激光测量仪是一种能自动保持工作精度,可适
用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多工序检测的便携式仪器,它具有 6 种功能(自
动安平激光水平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平面仪、
自动安平激光铅直平面仪、自动安平任意倾角激光束准直仪、自动安
平激光圆锥面仪),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颖
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劳力,提高工程质量和加
快工程进度。
4.5.2 施工方法 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
控制点,将控制点选在 1层或 2层。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
制点,组成控制网。将新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
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 4个控制点
的位置处均预留 150×150mm 垂线投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 200mm
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为减少激光束衍射
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
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光斑圆心
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4.6垂直度的控制可以采用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
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4.6.1 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
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4.6.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
力。
4.6.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
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
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6.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4.6.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 5kg)每隔 3~5层,由下面直
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
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
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
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
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7主体结构施工标高控制:
4.7.1场内测设的水准用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
以作相互校核,对校核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
确性。
4.7.2 当施工至±0.000 层时,为保证地上部分的标高及楼层净
高,需在每个楼首层四个大角处用水准仪设置 4 个±0.000 水准
点。该 4 个水准点作为该工程封顶的常用固定基准点,并选在上
下贯通的外墙或边柱等处。
4.7.3 传递时用钢尺根据统一的±0.000 水准点向上直接量取,
严禁利用相邻下层标高引测,避免误差积累,后将水准仪安置在
施工层上,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校测误差控制在
2mm 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并
采用一次精度定平法,以提高观测精度和速度。精度控制严格执
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64-2007
和有关规定。若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或遇到障碍物时,应另设
一道高程起始线,保证高程测量的精度。
4.7.4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由地上标准点传递上来的二个
标高点,当较差小于 3mm 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
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
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4.7.5 标高的竖向传递时,钢尺需加尺长、温度二差修正,拉力
10N。
△Dc=(L 实-L 名△/L 名)*D'
△Dc-尺长改正数、L 实-实际长度、L名-读数、D'-距离
T=a*(t-t0)*D'
T-温度改正数、t-实际温度、t0-20℃、D'-距离、
a-0.000012/℃
4.7.6 允许偏差:
4.7.7施测要点:
(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 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
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
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
量测。
4.8采用天底准直法传递标高:
天底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底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也叫俯
视法。采用仪器:垂准经纬仪。自动天底准直仪。自动天顶──天
底准直仪。将仪器安放在施工层,通过向天底方向投测的光束与在
±0.00m层上的轴线控制点相重合,即将轴线传递到施工层。
五、变形监测
5.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
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5.1.1 较大荷载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每向上施工一
层、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均应进行观测;
5.1.2 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
观测;
5.1.3 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
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5.2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
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
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
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5.3 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
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5.3.1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5.3.2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5.3.3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5.3.4 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4 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
得小于 24 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 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
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
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 N2或 N3级的精密水准仪。
5.5 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
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
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
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
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应根据
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
测路线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
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
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
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
他沉降观测点。
5.6 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
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
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并且对原
始记录存档。
5.6.1 边坡:在基坑上口护坡翻边上设置观测点,间隔 20m。利
用经纬仪将 3cm*3cm 角钢固定在基坑上口护坡翻边上,角钢侧
面焊制 300mm 长的不锈钢尺条,角钢上侧焊接长 30mm 的φ10
钢筋(上侧磨成蘑菇头),做沉降观测用。所有观测点均编号。
利用水准仪以现场 50 标高控制点为基准点测量各点标高,并记
录存档作为边坡沉降观测的原始记录。
5.6.2 塔吊:利用水准仪以现场或首层室内 50 标高控制点为基准
点在塔吊的一角抄测 1m 控制点,并做明显标识,并记录存档作
为塔吊沉降观测的原始记录。
5.6.3 室外电梯:在室外电梯基础四角各预埋一根φ22 钢筋,露
出基础大约 5cm,利用水准仪以现场或首层室内 50 标高控制点
为基准点测量各个点的标高,并记录存档作为室外电梯沉降观测
的原始记录。
5.7 位移观测的测定:
5.7.1 边坡: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采用视准线法在边坡上口设
置工作基点,并在槽边设置一条视准线,观测点布置在时准线上。
用带有刻度的标尺放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
镜 4 次读数取中数,作为一次观测。初始值要测量两次,以保准
确无误。
5.7.2 塔吊:利用经纬仪对塔吊支架两垂直方向观察上下是否在一
条直线上,并做记录。
5.7.3 室外电梯:利用电子经纬仪对室外电梯轨道两垂直方向观
察上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做记录。
5.8 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5.8.1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5.8.2 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
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 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5.8.3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5.8.4 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
准点上。
5.8.5 在施工观测中,如果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提交变形资料,
测量完毕后,提交完整观测资料。
5.9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5.9.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5.9.2 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
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5.9.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六、二次结构及装修放线
6.1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的要求将需要的控制点、
线及时弹在墙、柱、板上,作为装修施工的控制依据。
6.2 地面:在四周墙身和柱上弹出 50 ㎝水平线,作为楼层施工
的高程控制线。地面施工时以线向下量取 50cm,作为地面施工
标高,厕所、浴室向下量取 52cm。
6.3 墙体施工:结构施工中,在墙体两侧弹出墙边线和 50 控制
线。墙面抹灰时对 50 控制线控制面层施工。
6.4 门、窗洞口线:室外墙体结构完成后,用经纬仪在窗口中
间投测竖向控制线,再根据首层外墙 50 ㎝线用钢尺传递高程
并弹在墙上。室内洞口竖直控制线根据轴线关系弹出,水平控
制线由 50 ㎝线向上量出,保证门窗洞口相对位置准确。为避
免上下层出错台现象,应充分利用结构留洞,用线坠做下贯通,
用线坠引测时,不能逐层投吊、顺杆爬,避免误差积累,必须放
通线或 3—4层垂一次通线,放完后根据图纸逐间查看核对尺寸,
保证其正确性,由验线员验线。
6.5 电梯井筒控制: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
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量测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设电梯井
中心控制线。
6.6 楼梯:根据上、下层弹在墙面上的 50 标高线,按踏步数
量均匀分布作为楼梯施工控制线。
七、放线过程管理
7.1 测量人员必须 100%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
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有管资料。
7.2 放线工应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7.3 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掌
握科学简捷、精度合理相称的施工方法,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仪
器。
7.4 严格执行《项目测量工作管理办法》。
7.5 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标准桩点,必须经核算校测,并办理
交接手续,方可作为测量依据。
7.6 加强现场内桩点保护,所有桩点必须明确标识,包括现场和
记录。
7.7 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
完整、字体工整,计算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
校核、结果可靠。
7.8 所有测量记录均应手续完整,并做为技术档案存档。
八、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8.1 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政策与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
按图纸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8.2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测设精度较高的场地整
体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8.3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
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4 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相称的工作原则。仪器选择
要适当,使用要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
省时、省费用。
8.5 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
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此外,还应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
用好、管好设计图纸与有关资料。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
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桩位。
8.6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实事求是,认真
负责的工作作风。
8.7 虚心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工作精神,以
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8.8 仪器设备检测周期:测量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每年检测一
次严禁使用未检测及已过检测期限的设备。
九、预防施工测量通病措施
9.1 进行全员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要求测量放线组每一个
成员,在测量放线工作全过程中,思想上自觉的重视质量,贯彻
"质量第一"的广方针。测量放线工作,是通过分工协作完成,
且是多工序的工作,因此进行全员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是预防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工作。
9.2 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进行检查与质量事故有关的因素,找
出主要原因;按工序进行工作全过程的检查与分析,一般有下列
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质量事故:
9.2.1 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有矛盾,事先未发现,或没有检查:测
量起算坐标、高程有问题;测量标志引用错误或点位、高程变动。
9. 2.2 作业方法不妥或未按操作工艺进行工作;工作中不细心
造成误差,或出于记录、计算错误,未经严格校对,造成放线数
据有误。
9. 2.3 仪器未经检查或工作过程中,仪器轴系发生变化而导致
测量误差过大。
9.3 针对以上测量施工的常见的质量通病,措施为:
9.3.1 全面阅读与审核:对于测量放线有关图纸上的尺寸、内容
要弄清除,并进行全面核对,向作业人员交待清除,作业人员也
要进行核对,并进行事先指导或交底。
9.3.2 认真熟悉有关规范,使作业人员明确精度要求以及对各项
作业的具体要求,要求作业人员加强责任心。
9.3.3 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校:需用的仪器、工具准备齐全,并进
行检校。
十、成品保护措施及仪器保养制度
10.1 测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交报技术部
测量班复验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
10.2 施工人员进行吧操作时不得损坏钢筋、混凝土等成品。
10.3 测量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0.3.1 仪器实行专门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
保管填写。
10.3.2 所有测测量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
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
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
10.3.3 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10.3.4 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10.3.5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
的车上。
10.3.6 仪器现场使用时,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第二部分仪器的使用及保护
房建测量常用的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
一水准仪:按精度水准仪可分为 DS05、DS1、DS3、DS10 等几个等
级:
DS05-----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0.5 mm,用于高等级水准测
量;
DS1-----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1.0 mm,用于高等级水准测
量;
DS3-----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3.0 mm,用于一般工程测量
和地形测量;
DS10-----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10.0 mm,用于一般工程测
量和地形测量。
DS 为"大地"、"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缩写,本节主要介绍 DS3 级水
准仪。
1.1测站安置
1.1.1 安置三脚架与仪器 打开三脚架, 旋紧脚架伸缩腿螺旋,安
置三脚架高度适中, 目估使架头水平。然后打开仪器箱, 取出水准
仪, 置于三脚架头上, 并用中心连接螺旋把水准仪与三脚架头固连
在一起。
1.1.2 粗平 粗平是用圆水准器,使其气泡居中,以便达到仪器竖轴
大致铅直,这时称仪器粗略水平。具体操作是要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
中, 如图 1所示。图 1-a 气泡未居中而位于 a 处; 首先按图上箭
头所指方向, 两手相对转动脚螺① 、② , 使气泡移到通过水准器
零点作① 、② 脚螺旋连线的垂线上, 如图中垂直的虚线位置。然
后, 用左手转动脚螺旋③ , 使气泡居中, 如图 1-b 所示。掌握规
律: 左手大姆指移动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一致。
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