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晚21:08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明星跨界音乐真人秀节目《跨界歌王》,自2016年5月28日开播以来,到现在已有三期。
有人说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这些引进节目相比,作为中国本土的原创节目,我们还是应该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继《最美和声》之后,北京卫视在《跨界歌王》节目上的尝试。但是,原创节目的亮点值得鼓励,包容心态也必不可少,至于槽点嘛,也不得不一吐为快!
尴尬一: 到底何为“跨界”,何为“歌王”
对于节目,制作方如此定位——《跨界歌王》旨在突破固有的娱乐边界,汇集活跃在影视娱乐领域的最重量级的当红明星,在《跨界歌王》舞台上展现鲜为人知、但令观众惊艳的音乐才华,争夺年度“跨界歌王”殊荣。注意了,是“惊艳”!
然而结果呢?当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学过近7年刀马旦京剧表演的秦海璐以及歌手出身、担当张学友《雪狼湖》音乐剧中御用女主角的陈松伶,她们来参加节目到底是“跨界”还是“回归”?光是把那些并没有过多排演时间的演艺圈明星最终在舞台上呈现的音乐才华硬是与“惊艳”挂钩也着实相当勉强。
大多数参赛演员在有戏约的情况下,连“界”都还没有跨出去呢,就可称之为“歌王”了?这“歌王”速成班的培训速度实在是令人“佩服”。
尴尬二:如“鸡肋”般存在的试音间
就目前已播出的三期节目来看,宋柯、高晓松、巫启贤、黄韵玲4人每期有3人出场,而“三严一拍”(严格老师、严厉老师、颜值老师)的组合名称起得也的确应景儿。通常情况下,按节目的正常走势,可以预想到的局面是“严格老师”的标准从严、“颜值老师”的标准从宽、“严厉老师”夹在宽严的标准之间起调和作用,并决定着“一拍”的按钮(参赛者能否通过通道升入二层继续表演)。
但结果呢?试音间专业评审的评判标准总是因人而异,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一期节目中,潘粤明还没有唱,只报了个《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的歌名,通道就直接开启被送上了二层舞台。刘涛和秦海璐在试音间的表现虽不怎么出彩,但趁评审团犹豫之际,说了几句软话也通过了。
节目中没有通过试音间的理由也多有牵强:第一期巴图没有通过,是因为古装造型制约了他的歌唱表演;第二期刘涛没有通过,是因为生病影响了发挥;第三期李光洁没有通过,是因为擅长唱慢歌的他想要挑战快歌而表现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