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怎么打的?很多人对战争的印象,就是敌我双方排成方阵队,等待长官一声令下就冲出去拼*。这种刻板且毫无技术含量的印象当然是错误的,也把战争想得太过简单。
古代战争
其实,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也就是说,人类战争的时间远多于和平的时间。因此,我们对于战争是极为擅长的,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更是发展出无数堪称艺术的作战方式。
例如,打仗最重要就是排兵布阵,在解放军的发展历程中,就曾诞生过很多优秀的战术,比如三猛战术、一点两面战术、四快一慢战术等等。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三制战术,这种战术让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战场上吃了不少苦头,美国西点军校就将其列入教学经典案例。
三三制战术
这种战术最早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八路军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很多枪支弹药都是老旧款,连基本的“一人一枪”都做不到,更别说重武器了。
而作为对手的日军,对比八路军几乎拥有代差般优势。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力改革军事,向西方看齐,再加上拥有一套虽然不先进但是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日军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好上太多。
所以,当八路军进攻日军阵地时,没有重武器掩护,很容易损失惨重。于是我军制定了一种分层级的指挥原则:
中高级指挥官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低级指挥官负责带人分散火力,避免敌军的重机枪扫射,进攻时只攻击敌军一点,包围两面,这就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点两面战术。
三三制战术
在此基础上,林彪发明了三三制战术。它以班为基础,规定每三个人组成一组,每个战士都有自己的任务,一个人进攻,一个人掩护,一个人支援。
班长、副班长和组长各领导一个小队,进攻时,战士在前组长在后,组成一个三角形。三个战斗小队组成一个战地班,三个战斗班又组成一个战斗群,层层递进,相互衔接。
战斗一开始,士兵听从组长的指令交换战斗队形,或进攻,或防守,一个二十七人的战斗群可以覆盖八百多米的战线。这样排兵看上去好像兵力分散了,实则更加灵活,战斗力反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