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23:32:01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1)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三人战斗小组在攻击前进

解放军的“三三制”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编制“三三制”,即一个师辖三个团,一个团辖三个营,一直到一个步兵班编成三个战斗小组。

另一个就是解放军步兵的“三三制”战术了。

很多人以为“三三制”就是连排级分队战术与班组战术约定俗成的叫法。实则不然,“三三制”是我军正式命名的分队与班组战术,通常以班为单位。一般认为,“三三制”和“一点两面”等战术原则是第四*军司令员林彪提出并发扬光大的,四野部队掌握得较好运用得也较普遍,最初入朝的志愿军以四野部队为主,所以“三三制”战术就出现在美国人面前并让他们大吃苦头。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2)

一点两面与组班的三三制战术教材

首先“三三制”战术是用来进攻的,并且以近战为主。

先将一个步兵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到四名战士。战斗小组作战时,以三角形队形进攻,小组中各成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进攻、掩护及火力支援;近战中,三人用“三三制”战术协同进攻,可以大大减少伤亡,弥补我军士兵单兵火力不足的缺陷;班进攻时,三个战斗小组互相支援且各自散开,同样形成三角形由班长统一指挥。士兵的间距一般在4至6米左右,既便于发扬火力,又可避免一发炮弹或手榴弹带来过多伤亡。由于分工明确,“三三制”战术通过有效合理的搭配,能使战斗小组成员各尽其力,让战斗力最大化发挥。

怎样理解“三三制”下的战斗小组三个士兵的分工协同呢?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3)

这是一张简略的示意图,解放军战斗小组的三名战士分别叫阿甲、阿乙和阿丙。

阿甲负责攻击,他射击的目标是对面的敌兵A。

阿乙负责支援,那么在战斗中他看见阿甲打谁他就跟着打谁。支援嘛,一个不行就两个上。对面的敌兵A就吃亏了,形成了一打二的劣势。由于阿甲阿乙隔着4-6米远,近战中敌兵A顾得了这边就防不了那边,一不小心就领盒饭了。

敌人可不止是有敌兵A,敌兵B见势不妙加入了战斗,冲着阿甲或者阿乙开火,这时候负责掩护的阿丙就开始对敌兵B开火了,他不管阿甲阿乙在打谁,只要谁在打阿甲阿乙他就打谁!

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阿甲阿乙虽然拉开距离却总是形成二打一的有利态势,这样一口一口吃下去,最终对面的三个敌兵都会领盒饭的。

当然,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的不同,阿甲阿乙阿丙的攻击支援掩护的角色也会灵活转换,总的原则就是三个人不是各自为战,而是有机的协同作战。

看上去是不是很简单?

朝鲜战场上美军也这样想,也尝试在步兵班中组建同样的战斗小组与咱们志愿军斗法,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人员协同不到位,反倒降低了协同效果。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要达到志愿军”三三制“的效果,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需要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

1962年11月24日,印军第62旅被我军击溃后,旅长霍希尔·辛格带着一百多残部向南逃窜。在在德让宗与打拢宗之间的山间小路上,与著名的藏字419部队154团1营2连2排6班长潘安寿带领的尖兵小组遭遇。

当时潘安寿班长眼前的态势是印军残部有十多人(实则是一百多人),在山路上居高临下,隔着一条不到十米宽小河的河边就是解放军三人尖兵小组。

印军人多势众并且打头的机枪手做到了先敌开火,只是解放军尖兵小组反应更快(能在全连2公里前趟道当尖兵的反应能慢吗?),潘安寿班长下令两名战士散开卧倒,自己”一个打滚“滚到河边一块大石头后面,一个点射就把印军机枪手敲掉了。

然后潘安寿班长发现己方地形不占优势,马上决定自己掩护,下令两名战士从小河的独木桥上面冲过去。

(大家没看错,突发遭遇战后,明知对方十几个人还占据地形优势,咱们三人尖兵小组不是选择撤退闪人,而是正面硬刚强攻!)

两名战士一开始“都趴起不动,还是有些心虚,毕竟对方人多”,但潘安寿班长大喊两人名字再次命令马上冲过去后,两名战士亡命冲过无遮无掩的独木桥,开始抵近射击掩护潘安寿班长冲过去。

潘安寿班长也冲过独木桥,三人尖兵小组一直战斗到全连上来击溃这股印军,战后数天后才发现,潘安寿班长在战斗中击毙了印军的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因此荣立一等功。

从这个战例可以看出,没有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连解放军战士最初都会犹豫,毕竟在枪林弹雨中冲过独木桥不是开玩笑的,换了美军敢吗?就算下令了美军士兵也不会执行。

2.需要高度的协同配合能力。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了。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4)

好霸气的一句话!

在战斗中,庞国兴的三人战斗小组都要分成两人正面夹击,一人翼侧包抄,这协同配合能力岂是印军可以相比的。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5)

3.“三三制”战术要有敢于牺牲的精神。

由于“三三制”是用来进攻,尤其是近战,所以在用“三三制”战术进行战斗时,率先担任攻击的战士承担的风险比担任支援和掩护的战士要大,因为先冲击先开火,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首当其冲嘛。

以上面潘安寿班长击毙印军62旅的旅长战例来说,由于独木桥每次只能冲过去一个人,所以每个战士都要冒着牺牲的风险冲锋,这时候没有不怕牺牲的胆气是做不到的。

看了“三三制”的战术原理,再看看潘安寿班长尖兵小组和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的战例,大家也就明白,为何志愿军和山地打印时的解放军被称为世界轻步兵之巅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