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焖面的家常做法王刚,第一名厨豆角焖面的正宗做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1:51:21

画家卢野正在个人画室里创作。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啸诚摄

从大学退休后,卢野似乎越来越无法适应城市生活。“中国文人尤其到了老年后,总有回归山野的情怀,远离城市的语言体系,要听风声雨声、虫鸣鸟叫,看天山流云、花开花落。”他说,菜籽沟就是一个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保留了原生态,不管是自然中的万物还是那些令人怀旧的老房子。几年下来,他发现菜籽沟可以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是一个可以沉淀的地方,而这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

寻找大地最初的模样

在菜籽沟不远处的陡坡上,有三幅巨大的“大地浮雕”,占地约180亩,张着百米长的大嘴像是在对宇宙呼喊。人们只能从山顶或者通过无人机观其全貌。这是深耕大地艺术的王刚,依托山势创作的作品《大地生长》系列。

豆角焖面的家常做法王刚,第一名厨豆角焖面的正宗做法(5)

艺术家王刚在菜籽沟的山间创作的“大地浮雕”艺术作品。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啸诚摄

为什么选择菜籽沟作为创作地?王刚解释,在成熟的景区做是锦上添花,自己更愿意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创作,以艺术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态,激活一个地方的活力,希望可以帮助菜籽沟更好地发展旅游。

“菜籽沟,大地最初的模样,是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现代城市生活让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离,人们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寻找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宁静。”王刚说,《大地生长》是组织当地农民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创作出最当代的艺术作品,呈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类都源自泥土,在鸿蒙未开的时期,人和天地是相通的,所以这三个人物头像没有边界、没有表情、没有性别、没有身份,希望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未来这一作品会被雨水风雪侵蚀,但不需要修复,因为艺术家只完成了作品的一半,另一半就交给大自然四季轮回,让时间成为空间的意义。”王刚很期待几十年,甚至更久之后的菜籽沟和经过时间雕刻的《大地生长》。

“大地最初的模样”也成为艺术家们对菜籽沟的共识。

豆角焖面的家常做法王刚,第一名厨豆角焖面的正宗做法(6)

儿童文学作家刘慧敏在自己创办的“燕呢书房”中和朋友交流。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啸诚摄

即使很多年过去了,作家刘慧敏说起刚来菜籽沟时一些有趣的事情仍然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一晚,月光照亮了菜籽沟,她和同伴走在小路上唱着歌,遇到猪圈。她爬到猪圈上,给猪表演,似乎还看到猪在鼓掌。

在刘慧敏的记忆中,夜晚的菜籽沟格外浪漫。“我经过999棵树,1万颗星星,1条河流,还有9000只蚂蚁,9万个小虫子才来到这里。”

这里的人同样有趣。刚来菜籽沟,她只能到老乡家“蹭吃蹭喝”。有一天,还在被窝中的她听到对面的山梁上有人喊:“慧敏、杨玲!”她和同伴赶紧起来趴到院墙上看,原来是对面的村民邀请她俩吃早饭。

她记不清是哪一年冬天,菜籽沟连着下了5天5夜的雪。当时,家里没有自来水。她和伙伴用上全身的力气将门推开一点,将雪扒拉到桶里,然后等雪水消融,洗了脸。“感觉没有多难,想起来的只有幸福和温暖。”

刘慧敏足迹踏过天山南北很多农牧区,作品也带着泥土的灵气。她的系列绘本《江格尔》,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绘本中,江格尔好似孙悟空,有72变之术。他骑着神马阿冉扎尔,端着阿拉牟神枪,降妖伏魔,与同伴们一起建设人间天堂宝木巴。

在准备绘本《江格尔》时,刘慧敏到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一片草原。她仍然记得那个群星闪耀的夜晚。一座蒙古包中,一位牧民用蒙语吟唱着《江格尔》,翻译过来是:金色的笼头沙沙地响/火红的神驹得得地跑/伟大的江格尔立在鞍上/啪——啪——啪——/紫色的骒马噌噌地跑/珍珠的耳环闪闪发光/阿盖沙布德拉跨在鞍上/啪——啪——啪——

歌声引来其他牧民,他们陆陆续续地来,只要有人掀开门帘,刘慧敏就看到“星星站立在他们的肩头”。一个小小的蒙古包,挤了30多个人。她记得,那天晚上她喝了记忆中最多的一次酒,有20多碗。清晨从蒙古包出来的时候,“望不到头的山峦和天空呈现出粉色,星星渐渐融入其中”。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国家没有史诗,我希望通过绘本的方式,将《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这些牧民吟唱的故事、专家案头研究的材料,写成小朋友都喜欢看的作品。”刘慧敏说,《江格尔》原本是蒙语,现在有出版社联络她,希望将绘本《江格尔》再译成蒙语,让蒙古族小朋友了解这些传奇故事。

走过很多地方,刘慧敏选择菜籽沟作为居住地。原因如她的散文集《草原童话》中的一句话,“正是这个美丽宁静的村庄给了他所有的灵感和力量”。

豆角焖面的家常做法王刚,第一名厨豆角焖面的正宗做法(7)

菜籽沟的山坡上是成片的麦田和零星分布的树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啸诚摄

诗意和烟火远方与故乡

菜籽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张寿祥说,菜籽沟破败的房屋越来越少,原先只有一个小商店,现在仅农家乐和客栈就有18家。土路几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马路,以及路两边精美的壁画。

看不见的变化是村民心中对故乡的看法。用村民高秀琴的话来说:“以前的头脑和现在头脑都不一样,艺术家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2013年的夏天,卢野等4名画家来菜籽沟写生,突遇暴雨。卢野敲开了高秀琴家的门,询问可否避雨落脚。“背着画架,应该是好人。”高秀琴没有犹豫答应了。

后来,在卢野鼓励下,高秀琴开了民宿。鸡肉焖饼子、羊肉焖饼子、干净整洁的房屋成为她家的招牌。高秀琴对这些变化很满意,最近几年,她家的年收入最高超过了10万元,而以前靠天种地的收入不超过2万元。她希望等她干不动的那一天,在外工作的孩子可以回家接班。

这些年来,她越来越喜欢观察画家画画。相较于国画、版画,她更喜欢油画,特别是张安亭的油画,颜色和视角更有层次感。有学生来菜籽沟写生时,她会告诉这些年轻人,画家们是在哪里取景的,这件事令她感到自豪。

64岁的立菊英回忆,几年前身体不太好,农活逐渐干不动了,她原本计划去昌吉市一家早餐店打工,“那时候想,外面打工肯定比种地强,还方便照看孩子。有几个老师都劝我,不如开一家客栈,不会差。陶陶老师、亮程老师还给我的客栈起了‘高二嫂’的名字。”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年来菜籽沟旅游的人、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多。来自北京的一名画家还给她写了一幅字“出入平安安乐人生”。看过很多画家画画,她最喜爱画家严立的作品,因为画出的菜籽沟“像又不像”,“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这么美”。

村民杨艳萍家的位置不适合开农家乐,和作家、画家们接触比较少,但对村子的变化感到欣喜,“旅游的人多了,对我们村子整体是好事。如果村里能搭一座观景台,修建一些通往村子深处的木栈道,像城市公园那样,就更好了。”她曾远远看着写生的画家,好奇自己会不会进入他们的画布中。

豆角焖面的家常做法王刚,第一名厨豆角焖面的正宗做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