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外表长着一张酷似猫头鹰的脸,羽毛比大多数鸟类要柔软得多。
虽说也拥有一对短小干练的翅膀,但这对它们来说更像是鸡肋。
因为它们怎么拍打这对翅膀都飞不起来,还得为了不丢面子时不时假装自己在飞的样子。
不过,凭这点就说鸮鹦鹉是天生笨到无可救药的鸟,就有点冤枉它们了。
恰恰相反,不会飞是通过机智的进化选择而来的。
众所周知,新西兰曾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天堂。
历史上除了少数地区有蝙蝠这一原生小型哺乳动物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哺乳动物。
于是,鸟类也成了新西兰大陆的一方霸主。
没有天敌的生活已然十分安逸了,又何必傻乎乎为了飞一飞,消耗自己更多的体力。
这样一来,有些鸟类就选择放弃 了飞行,比如恐鸟、鹬鸵、几维鸟等。
当然,鸮鹦鹉也是其中之一。不用飞行也就不再保持轻盈的身材,身体也开始放飞自我:身体有多结实长多结实,能储存越多脂肪越好。
久而久之,鸮鹦鹉也越发肥硕,走起路来的姿态跟大街上发福的老大爷不相上下了。
恐鸟
与此同时,鸮鹦鹉对吃是非常有讲究的。
新西兰陆均松的松果是它们最爱的食物。可这小小的果实偏偏长在二三十米的大型常绿树种上的。
为此,既肥又不会飞的它们硬是把自己培养成了爬树小高手。
它们又是用嘴啄,又是用爪蹬,慢悠悠地将自己的身子挪上了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