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法是关键
对于笔法,古人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重视,因为它是书写的关键。写字因用笔不同,或称刷字,或谓填字,或叫涂鸭……,其效果大径相庭。笔法,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提、按、绞、翻或使、转、缓、疾等等,而在写出的笔迹(墨迹)上,则表现为轻、重、圆、方或连、断、润、躁等等。掌握了各种笔势的写法,书写才更加生动。若能运用自如,出手入化,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六、学富是阶梯
学书成就的高下,仅靠书法技法理论和临帖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把有技法理论和精熟实践功力比作"良种"(好苗),而把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喻为"空气、水分、土壤和阳光"(适宜的环境),好苗必须有好环境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学富是攀登艺术高峰的阶梯,一定要努力打造。
七、勤苦是通途
书法实践必须强调足够的量。也就是要下足够的功夫,学习书法是件苦差事,没有吃苦精神,没有耐久的恒心,是不会有成绩的。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看来,勤奋与刻苦习书是掌握和运用书法技巧的通途。天天使用毛笔工具的古人尚不敢懈怠,何况我们呢?
八、悟化是自立
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所以,学书要求学象古帖,学好传统,不是最终目的。这就是要转化和活用。"悟化"是出帖和著我的重要环节,是自立的重要标志。不能"悟化",就不能熔铸,就不能出新,视为死学。
需要提醒的是,"悟"和"化",不能着急,不能刻意,应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第二,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
学书法的千千万万,成家的星星点点。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在学书法过程中进入到误区里,虽痴心不渝,猛志长固,终也无所成就。下面就分享学习书法中最易深陷其中的十大误区,做一分析与书友们探讨。
一、选帖不慎,临帖不精
选帖,如同拜师,拜字帖的作者为师。要写好字,就要拜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人人都想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名师。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 中国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人才辈出。鈡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苏黄米蔡…等等古代书法大师,几乎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耳熟能详。
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几乎臻于完美,可谓达到了化境。他们的作品历经了一代代文人的精鉴和评定,最后被奉为法帖。而今人没哪个书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称得起是“法帖”。显而易见,选帖应该首选古代的法帖。当然这也不是说今人书法就不可学习,而是应该在精研传统之后再吸收现代大师的一些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