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7】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3,9,8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点拨】能否通过第一次操作、第二次操作、第三次操作寻找规律,进行解答?
【反思与小结】本题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数学思想,首先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字问题,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在数学上称为一般化的方法;由一般化的方法所得到的规律,可以进行实际的应用,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渡,在数学上称为特殊化的方法.
- 【例8】设y=f(n)=n^2 n 4,当n=0时,f(0)是质数;当n=1时,f(1)也是质数;当n=2时,f(2)也是质数;当n=3时,f(3)也是质数;于是猜想当n为自然数时,f(n)一定是质数,你认为这一猜想是否正确?
【点拔】能否找到使f(n)不是质数的的值?
【反思与小结】从特例中悟出规律,也就是从具体实例的个性悟出个性中所隐含的共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思维是一种不完全归纳,只能是合情推理,其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逻辑证明(以后还要学习),才能确立猜想的正确性.所以对归纳思维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既要大胆猜想发现的规律,又要小心求证。
- 【例9】(1)在图1中,如果AB∥CD,探究∠ABP1、∠CDP1、∠BP1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图2中,如果AB∥CD,探究∠ABP1、∠CDP1、∠BP1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3中,如果AB∥CD,探究∠ABP1、∠BP1P2、∠CDP2、∠P1P2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在图4中,如果AB∥CD,探究∠ABP1、∠BP1P2、∠CDP2、∠P1P2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