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和中野都是谁指挥,中野和华野各有多少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7:48:47

这一次,中央很快的就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于11月1日电告华野、中野: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后来的战争形势与粟裕所料相同,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共计55.5万余人。

而就粟裕直接领导的华野就歼敌4个兵团,18个军,共计44.3万余人。

如此来看,在淮海战役中,不论是前期策划亦或是带兵进军,都是粟裕一人之力,而歼敌也是华野占优。

那么在淮海战役中,应当是华野的功劳更大吧?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应当看看淮海战役的直接指挥人粟裕是怎么说的。

在1949年1月中旬,华东*军在在序中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中,粟裕曾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

他在会议上明确表示淮海战役是华野与中野在一个战场上为着一个共同战役目标进行的作战。

这应当是团结的胜利,协作的胜利,而不是归于个人,归于哪个*军的胜利。

华野和中野都是谁指挥,中野和华野各有多少人(9)

在讲话最后,粟裕又针对这一问题专门说道:

我们有些同志忘记了,中野最先担负了外线出击的最艰苦的任务,我们同志忘记了人家的装备,人家的情况。

事实也确如粟裕所讲的那样,淮海战役取得的伟大胜利,绝非是华野单方面能够完成。

纵观整个战役的进程,中野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首先就是中野及时地进占了宿县,从淮海战役时的军事形势来看,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11月的策略便是依托陇海线和津浦线,以徐州和蚌埠为据点,用以远距离输送大量兵力来和我军进行战略对抗。

若是这个战术成型,那么我军将面对源源不断的国民党部队,即使获得胜利也必将造成大量伤亡,

然而这个策略由于跨度较大,所依靠的就是两条铁路线的运输能力。

中野正是看到了这一疏漏点,淮海战役的初期便发动了奇袭,占领了两条铁路线的中间节点宿县。

这一部署直接导致了徐州和蚌埠两个军事集团失去了联系,粮草、兵力也无法及时供应,使得国民党军未战便已然失势。

其次,中野在战役陷入拉锯之时,以弱势兵力第一时间围住了黄维东援助的12兵团。

华野和中野都是谁指挥,中野和华野各有多少人(10)

就像粟裕在战后总结中说的那样,在消耗方面,华野用的手榴弹较少,基本上都是用炮火推进;

而中野则不一样,他们用了很多手榴弹,但每门火炮只打几发炮弹。

就是这样军备实力甚至低于我军平均水平的中野,却敢于第一时间合围全是美械的黄维兵团,

并且这一作战行动,使得南京方面误判了形势,下达了徐州集团30万人救援双堆集的错误指令。

就此淮海战役正式扩大化,杜聿明集团也就此陷入了我军在永城的包围圈中。

各有千秋,人民力量是根本

其实不论华野还是中野,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不同于国民党部队的拉山头、论嫡系,团结作战、配合作战始终贯彻在人民军队的行动中。

这样才使得本处于弱势的*军在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战役后逐渐占据优势,并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华野和中野都是谁指挥,中野和华野各有多少人(11)

当然,淮海战役胜利的因素也不仅仅是这些。

*也在写《论持久战》时,曾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源就是人民群众。

在淮海战役的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摆放在最为显眼的位置,这是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的小推车。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华东、华北、中原三个解放区共计发动群众约543万人,使用这样原始的运输工具,行走于重重艰险当中,为前线运输粮食高达9.6亿斤。

不仅如此,在各级党委的号召下,各个解放区都燃起了支援前线的斗志,

据统计,仅在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就出动了担架20余万副,挑担35.5万副,许多老人不但将儿子送入解放军的队伍,自己也加入后勤。

华野和中野都是谁指挥,中野和华野各有多少人(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