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碱梨高效栽培技术
_陈曦
有机梨,特别是有机碱梨,深受人们关注与好评,也给果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结合梨的生长习性和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按照有机产品标准要求,对梨树的标准建园、有机种苗获得、园地土壤保护、病虫害综合防治、肥料规制和施用、综合种植管理、收获规程、防污染措施、日常管理等进行了大量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有机碱梨生产技术。
1 标准建园
1.1 要选择在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厂矿和生活垃圾场的地块进行建园,土壤、灌溉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要分别达到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48-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 的要求。
1.2 地块要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 0.8%以上,pH 值 7.5 ~ 8.5,含盐量<0.3%,排水良好的沙壤质或中壤质潮土。
2 有机种苗获得
园区有机碱梨的苗木,在暂时不能获得完全有机种子种苗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定量的被证明为非转基因的种苗。但要坚持走自行优选种苗的道路,争取在 1 ~ 2 年内培育出有机种苗,然后在能够获取足够有机种苗的情况下,逐渐停止外购。
3 园地土壤保护
3.1 轮作与休耕。在梨树行间进行作物的轮作与休耕,可通过调节土壤肥力,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等方法,达到保护耕地质量的目的。
3.2 建立土壤监测系统,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变化,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及时进行排涝与补墒。
3.3 将有机地块锄下的杂草或作物秸秆原地覆盖,以避免土壤裸露。禁止焚烧。
3.4 进行秋季翻园,深度 20 ~ 30 cm,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3.5 林中放养土鸡既可以提高经济收益,还能利用土鸡捕食害虫,有助于环境保护。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有机种植园环境特殊,要避免发生病虫害。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采用农业措施(清洁园地、合理修剪、冬季翻耕、包扎主干与涂白等)进行预防。一旦发现有病虫侵害,应及时采取物理防控措施(频振式*虫灯、粘虫板诱*、糖醋酒液等)、生物防控措施(利用自然天敌、悬挂性诱剂)和化学防控措施(除虫菊素与苦参碱混合液、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烟草石灰水)。
5 肥料堆制和施用
收集园区周边养殖户的畜禽粪便,用于堆制有机肥料。堆肥位置选择在朝阳背风不积水的地方,首先将畜禽粪便堆高 1.5 ~ 2 m,保持堆垛含水量达 60%左右,外覆塑料布,堆垛周边用土压实,如需快速发酵,可加入一定量的发酵菌,通常情况下 2 个月左右可完成。发酵过程中高温阶段(60 ℃ ~ 70 ℃)保持 1 周左右时间,温度过高时,要及时进行翻堆,同时要避免雨水进入。当扒开堆垛有酒精味或者呈现有白色菌丝状物质时即表明发酵完成。
秋月梨
6 综合种植管理
6.1 苗木选择。品种以黄冠、新梨七和秋月为佳,按照 NY 475—2002 中一级苗木要求,确保苗木无外来性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
6.2 合理密植。株行距 3.5 m ×0.8 m,667 m 2 栽 240株。定植穴底部回填 20cm 厚玉米芯,有机肥料与表土混匀后填实栽植穴,大水浇透后覆表土,保温保墒。
6.3 肥水管理。秋冬季亩施 3 ~ 4 t 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料,在萌芽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追施。依据土壤墒情和果树生产情况,在萌芽前、落花后、果实膨大期和果品采摘后各浇 1 次水。
6.4 花果管理。采用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根据种植品种的特性以及预计产量进行疏花、疏果,选留高品质果实。落花 20 d 后,选择无风雨天气进行套袋,果袋质量要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
6.5 整形修剪。根据园地条件,用水泥柱和钢丝线等材料搭建成棚架,采用三主枝开心形或两主枝“Y”形进行夏冬两季整枝,做到通风透光、因势定法。
7 收获规程
基本成熟的有机梨果从有机地块采收,进行包装和出售。在此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品种成熟的差异以及销售计划,合理确定收获期,由人工采摘,塑料筐转运。要对采摘工具严格管理,避免与常规生产接触。如果进行储藏,对储藏区域进行单独管理。
8 防污染措施
8.1 远离污染源,设置 8 m 道路、6 m 排水沟或荒坡,作为种植园缓冲区,无平行生产。
8.2 园区内设置单独的灌溉系统,园区周围设置适当的排水系统,保证外来污水不渗入到园区内。
8.3 生产过程中使用器械应经常进行充分清洗,确保无污染。
8.4 严禁在园区内焚烧杂草、枯枝及其他杂物。
8.5 果品存储必须与其他常规产品完全隔离。
8.6 果品包装物应符合有机生产要求。
9 日常管理
制定详细的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按照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 4 部分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每个环节进行记录追踪,准确记录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定期进行查验,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达到有机产品要求。对产品包装、标识、储藏、运输等过程记录进行控制,通过销售记录→运输记录→收获记录→对应地块编号及栽培地块图,基本实现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