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出现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区划结构,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演变和调整以后,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区划格局。截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河南省的区划结构基本形成。总计下辖了9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归德府、彰德府、河南府、南阳府、汝宁府、卫辉府、陈州府、怀庆府、许州、陕州、光州、郑州。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由于军阀混战严重,对河南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河南各地先后遭受了旱灾、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再加上部分地区的土匪滋扰,百姓们的日子很苦,急需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出于实际管理的需要,当时,河南省设立了10个专区,分别是:郑州专区、陈留专区、商丘专区、洛阳专区、陕州专区、淮阳专区、潢川专区、南阳专区、许昌专区、信阳专区。也许大家会问,位于黄河以北的区域呢?在建国初期,出于治理黄河的迫切需要,河南省位于黄河以外的安阳、濮阳、新乡、焦作等地,划入了平原省管理,属于平原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2年,历经3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治理黄河的工作基本完成。这一年,平原省被撤销,原本下辖的濮阳专区、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划入了河南省管理。不过,同一年,河南省的陈留专区、潢川专区、淮阳专区被撤销,因此,河南省仍然是10个专区的区划结构。陈留专区被撤销以后,下辖各个县划入了郑州专区管理。
潢川专区被撤销以后,下辖各个县,划入了信阳专区管理。淮阳专区被撤销以后,下辖各个县,分别划入了许昌专区和商丘专区管理。1953年,陕州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洛阳专区管理,河南省下辖的专区数量,调整为9个。除了9个专区之外,鉴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等几个城市,被确立为地级市。
出现了地级市与专区并立的情况,不过,当年的地级市仅仅管理主城区,并不管理周边的县。我们以郑州市为例,郑州市西部的西流湖,西流湖以东属于郑州市管理,西流湖以西属于开封专区管理(1954年,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1954年,濮阳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新乡专区、安阳专区,河南省下辖的专区数量,调整为8个。
5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了156个重要项目。其中,一部分项目落户在河南省各地。各个项目对石油、钢铁、煤炭、水泥等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5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陆续设立了安阳地级市、焦作地级市、新乡地级市、三门峡地级市、平顶山地级市、鹤壁地级市等6个地级市。截至1958年,河南省出现了9个地级市与8个专区并立的格局。
虽然形成了17个地级区划,不过,与当代的17个地级市,完全是两回事。1958年,河南省的区划格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全省下辖的9个地级市中,除了省会郑州市以外,其余8个地级市被全部降级为县级市(新乡、安阳、开封、鹤壁、焦作、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同一年,商丘专区、安阳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分别划入了开封专区、新乡专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