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都用了什么描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1:23:50

笔者查阅了我国了近二十年对《皇帝的新装》的主要解读,发现人们对这篇童话主题的理解可以用关键词“讽刺”来概括。早期的解读大致可概括为课文讽刺了以皇帝、大臣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虚伪、愚蠢和腐朽。近期的解读大致可概括为课文讽刺了人性的虚伪、自私与盲从等弱点。细读课文,笔者不禁发问:安徒生的笔下只有讽刺吗?安徒生是在讽刺,但更是在悲悯。

关于讽刺,“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尝试论述浸透全文的悲悯。

皇帝的新装都用了什么描写,(1)

安徒生雕像

在这个皇帝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国家,上至至高无上的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所有人都不能幸免专制带来的危害,所有人都生活在因专制而带来的恐惧之中。安徒生正是通过这篇童话来悲悯专制制度下人类的生存现状。

细读童话,不难发现,“怕”是童话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共同心理。全文的情节可概括为“恐惧和掩盖”,或者是“怕和装”——怕别人发现自己看不见新衣,怕因此而失去生存权,于是百般掩盖。当然,这要排除那个因无知而无畏的天真的小孩子。

一、臣民的怕

童话第1段在描述这位皇帝时,提到“他既不关心她的军队”。单从这句话来看,这位皇帝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统治的稳固。可是联系下文,我们不难发现,这只是表象。童话第3段写道,他在不假思索、不辨真假的情况下,就立刻要以新衣的“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来“考核”他的臣民——“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这说明,他还是很在乎统治的稳固。他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考核”,选拔那些称职的、聪明的人为自己管理国家,把官员中不称职、愚蠢的人剔除出统治集团,从而使统治更加稳固。自己则可以过高枕无忧的生活,尽情地享受天下所有美丽的新衣。

皇帝的新装都用了什么描写,(2)

童话中两个精明的骗子

只要稍加思考,根据生活常识,就可以否定骗子口中新衣的奇怪特性。那么皇帝为什会立刻上当呢?从下文皇帝先派两位官员去了解骗子的工作情况来看,懂得“投石问路”的他智商并不低。他立刻答应骗子的要求,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欲令智昏。对于一个爱新衣成癖的皇帝,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失去可以时时在更衣室享受新衣的权利。在这个专制国家,只要他是皇帝,他就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但是,如果一旦他的统治不稳,甚至失去王位,他就再也无法过这样的生活了。因此,这位皇帝心中最大的隐忧就是政权的稳固。骗子所描述的新衣的奇怪的特性正好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隐忧,既简单又高效。于是,欲令智昏使他丧失起码的理智和判断力,不假思索,立刻上当。

如果这个国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的算的专制国家,那么,这个荒唐的“考核”就一定不会被执行。然而,在专制国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任何人和机构可以制约皇帝的行为。于是荒唐的“考核”就成了不可抗拒的国家行为。

看见新衣,通过“考核”就成了皇帝的臣民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因为,看不见新衣,就意味着不称职和很愚蠢。不称职意味着要丢掉现有的工作,丧失养家糊口的职位;很愚蠢意味着丧失作为人的尊严。丢掉养家糊口的工作,失去作为人的尊严,也就失去了生存权。这个“考核”对每一位即将被考核的臣民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允许不通过的“考核”。

老大臣和官员看不见新衣时的恐惧,是文本的显性内容,笔者就不再赘述。笔者以为,除此之外,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隐含着臣民的恐惧。

皇帝的新装都用了什么描写,(3)

恐惧的臣民们

我们首先来看臣民对新衣的赞美语。

童话第12段老大臣在骗子的诱导下说出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的赞美语后,这句赞美语就成了臣民赞美新衣用使用频率最高的话。童话第20段两位诚实官员异口同声道:“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童话第28写道,在举行游行大典之前,“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在唯恐他人发现自己看不见新衣的心理之下,和极力赞美新衣的高级官员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更何况,这两位“诚实的官员”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句笼统的赞美语几乎可以用来赞美所有的衣服。纵观全文,臣民对新衣的赞美都是这样笼统而空洞的套话,都几乎适用于赞美所有的衣服。第12段中老大臣的“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第17段中“‘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第20段中“‘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第21段中“哎呀!真是美极了!”第22段中“‘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第32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按常理来说,如果想更好地讨好皇帝,就应该在夸赞新衣上来点别出心裁的创意。事实上,建议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就是别出心裁的赞美。但是,这样的别出心裁在全文中几乎是唯一的。创新的前提是自由与安全。一旦被别人发现自己看不见新衣,就要丢掉工作,丢掉人格,丧失生存权。“考核”让臣民毫无安全感。每个人都在惶恐着。惶恐使他们丧失了对新衣赞美语言的创新,因此他们只能说出笼统而空洞的赞美。面对并存在的新衣,在唯恐他人发现自己并没有看见新衣的情况下,也只有这样说才是最保险、最安全的。

随声附和,众口一词,同样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做法。因此,全文在对臣民的语言描写中一共用了九个“都”。常言道,言多必失。在专制国家,言异也必失。于是大家“都”这样说,众口一词。在这个皇帝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国度里,臣民在生存权可能丧失的恐惧中,失去了说真话的自由与选择,只能与皇帝、大臣们保持一致,否则就无法生存。撒谎是人性的弱点,讲真话也是人的本能,可是这一本能被生存压力剥夺了,被专制王权压抑了。

什么时候人们可以随意地说出自己的真话,让鹿就是鹿、马就是马成为永恒不变的事实,而不用恐惧这,恐惧那,这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荒唐的皇帝一个荒唐的决定可以让举国恐慌。讽刺批判的同时,无限的悲悯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再来看小孩子叫出真相后百姓的反应。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小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的新装都用了什么描写,(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