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利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1:11:51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里,我军对国军战略的序幕。将战火烧到国统区的刘邓,很好地完成战略转进任务,直接粉碎了国军针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调动数十万国军精锐,极大地缓解了其他解放区的压力。突入大别山的刘邓,如同一把利剑直插国军武汉和南京两大中心。

为什么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利弊(1)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剧照)

时间回到半年前,主席让刘邓进入大别山时说过:

“此战的主要目的是将战火烧到国统区,通过征集国统区的人力物力,不断绞*国军的战争潜力。”

其实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给解放区“减负”。

当初老蒋全面进攻我军根据地,就是为了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而我军想要持久作战,完成从防御到进攻的转变,就必须保证解放区的安全以及和平发展。内线作战虽然歼敌不少,但对解放区资源消耗过大,长久下去老区肯定不肯重负。而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就只有刘邓挺进中原,到敌人地盘上作战。从解放战争以及后世的作战结果上看,当时主席的这一决定,毫无疑问是“历史的正确”。

那么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解放区究竟有多苦呢,以至于主席一定要让刘邓出去作战?

为什么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利弊(2)

刘邓进入大别山形势图

模范根据地晋冀鲁豫

既然是刘邓挺进大别山,那么就以解放时期晋冀鲁豫解放区在解放前后的状况,来看一下,当时在战争给根据地带来的创伤。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我军除了陕北之外,开创的第二个根据地,它与晋察冀、山东根据地并称抗战八路军三大根据地之一。

在解放战争初期,整个晋冀鲁豫根据地,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行政区,合计190个县,人口2800万,面积23万平方公里(1.5个山西)是当时我军在华北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人口2500万)。

为什么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利弊(3)

晋冀鲁豫解放区政府旧址

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位置有多重要?

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其都是处于枢轴位置的战略重地。作为以太行山为核心的边区,它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五省,控制华北重要交通枢纽的,且其还和晋察冀、山东军区接壤,以犄角之势力,往东可以控制京津塞外;南过黄河并陇海铁路,与苏北、鄂豫皖根据地呼应,威胁江南和国军两大重镇南京与武汉;往西可以策应和保卫陕甘宁边区。

为什么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利弊(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