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区位
在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切割了山西阎锡山和陕西的胡宗南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阻隔西北、中原以及华东三处敌人沟通,是一个“天然的十字交通要隘口”,
从1937年我军创建太行抗日根据地开始,8年的抗战过程中,早已和晋冀鲁豫边区的群众融为一体,以子弟兵的身份抗击日伪军。据不完全统计,在8年的作战中,驻扎在晋冀鲁豫的129师等部队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一共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收复国土18万平方公里,解放现成100多座,解放人口2400多万,从日伪军手里将这片90%都是农民的土地保存了下来。
晋冀鲁豫边区两位*刘帅和邓公
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对我军的帮助有多大呢?
在抗战时期,晋冀鲁豫就是我八路军的模范经济边区,这里位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这里盛产粮食、棉花、烟叶、麻、皮毛、丝、木料等以及煤炭等战时战略物资,生产的这些货物也是我军军费来源之一的,当时我军通过这些贸易,直接遏制了日伪军想要,通过围困拖垮八路军企图。
这里还是我军重要的兵工厂所在地,根据《朗文荣: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的记载:
在八年抗战中,根据地兵工厂制造步枪9758支,子弹2237524发,手榴弹580774枚,掷弹筒2500门,五零炮弹198020发,八二迫击炮弹37967发,雷汞144斤,发射药7236斤,油甜炸药3227斤。
我军在晋冀鲁豫的兵工厂
”在兵源上,这里素来盛产强军,当年三晋和燕赵的勇士皆是出自于此,在我根据地减粮减息的政策,以及土地改革的影响下,大批获得土地的农村青壮纷纷加入我军队伍。以1944年为例,左权、黎城、榆社等老区,有1/8的青壮年参加了军队,左权的许多村庄,几乎全部青年都参了军。太岳沁源县,七月间一周有1300人参军,冀鲁豫区仅一分区就组织了四个团,卫河县有12000人参战。在1945年的晋南战役中的,我晋冀鲁豫边区甚至组织了十来万民兵对晋绥军作战。
当地群众对我军的拥护程度可见一斑。
在1945年对阎锡山反击战中的民兵
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与华东陈粟面临的压力最大,特别是晋冀鲁豫既要面对华北的李宗仁集团,西北的胡宗南集团、山西的阎锡山以及华东的顾祝同,这些部队加起来有将近180万,扣除重点进攻华东的顾祝同,刘邓带领的晋冀鲁豫也要面临70-80万左右的国军威胁。老蒋为了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授意阎锡山、胡宗南等人开始对我晋冀鲁豫边区展开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