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手势怕记不住?Google 还有这种更符合直觉、学习成本更低的隔空手势操作技术 Project Soli。
甚至其实三星也有一种名叫 SkinTrack 的专利,帮你把操作区域从一英寸出头的屏幕,放大到整个手臂。
可惜这些目前都还是停留在专利阶段,距离塞进手表里面量产出来,还有一段日子。
那么回到现实,目前市面上我认为做得不错的智能手表交互设计有两个,一是 Apple Watch 的数码表冠,二就是 Galaxy Watch 上的旋转表圈。两种设计都很好地将人机交互与手表的传统形态结合了起来。
但两者相比的话,我其实更倾向于后者,原因有两个。
首先第一是转表盘比扭表冠还是要更轻松一点。
第二就是在传统手表中,表圈也比表冠使用频率更高、功能更丰富。
例如,单向旋转的表圈就是用于帮助潜水员纪录氧气瓶剩余可用时间的;在 GMT 手表(双时区手表)当中表圈可以用于显示第二时区时间;在赛车手表中双向旋转的表圈则可用于纪录圈速,甚至在一些特殊表款中还可以帮助医生纪录病人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