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革命遗址分布图
提到秘密交通线,读者朋友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电视剧《绝密使命》,剧中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该剧讲述了从上海到江西瑞金,原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站的地下交通员们的革命斗争故事,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排除千难万险去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战斗场面。
《绝密使命》剧照
抗日时期,中共铜陵党组织,为了突破日、伪、顽对根据地经济围困封锁和“围剿”,为了搜集敌方情报,采购运送部队军需物品,护送部队首长、边区*往返于大江南北根据地之间,曾建立过秘密交通线,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下面,我给读者朋友们,讲讲抗日时期铜陵秘密交通线上发生的故事。
据中共铜陵县(今义安区)党史资料记载,1938年7月,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后,即派民运工作队,到铜陵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党内交通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新四军第三支队进驻铜陵、繁昌后,交通工作主要由部队担任。
1938年10月,新四军军部在铜陵天井湖附近设立了兵站,派新四军军部副官孟新野担任站长,配备2名干事一道工作。当时兵站的主要任务是,沟通新四军军部同新四军第四支队的联系;为部队和地方党组织传送信件、报刊;护送干部;递送经费和服装、弹药等物资。
铜陵沦陷后,铜陵兵站撤销。此后,由于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逐步建立起有组织有系统的党内交通网络。
秘密交通站的建立与发展
1938年12月初,新四军民运部民运科长曾如清,带来中共皖南特委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铜陵中心区委,由张伟烈担任*,顾达人为委员。从此,铜陵人民在党的组织和发动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2月中旬,新四军第三支队从南陵县的蒲桥、黄墓渡一带,移驻铜(陵)繁(昌)抗日前线。
同年12月底,新四军第三支队党委受中共皖南特委之托,在铜南繁一带建立党的县级组织。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政委谭震林,找时任中共铜陵中心区委*的张伟烈,到设在南陵沙滩脚的司令部商谈此事。谭震林代表新四军第三支队党委决定,成立中共铜(陵)南(陵)繁(昌)中心县委,撤销中共铜陵中心区委,辖铜陵、南陵、繁昌等地。张伟烈任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兼组织部长,田文任县委妇女部长,金志才任县委青年部长。
随后,铜一区委、铜二区委、繁三区委、南四区委相继成立。铜一区委,先后由顾达人、张世杰、王循理、朱农任*。之后,王卓接任朱农的区委*职务。张东任铜二区委*,王剑任繁三区委*,蔡志清任南四区委*。
谭震林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的工作,就连县委的活动经费,也由新四军第三支队供给。
1939年1月,中共皖南特委又调陈光任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副*兼组织部长,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的工作。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机关设在铜陵的花塘岭。
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成立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大力开展培训干部、民运工作、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建立民主政权等各项工作。
由于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刚成立,没有配备专职党内交通人员。
193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皖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分别成立中共铜陵县委和中共繁昌县委,均隶属中共皖南特委。中共铜陵县委*,仍由张伟烈担任。胡明任中共繁昌县委*。陈光调任中共泾县县委*。金志才仍任中共铜陵县委青年部长,田文仍任中共铜陵县委妇女部长。
中共铜陵县委成立后,始配兼职交通员1人。
1939年5月,中共铜陵县委设立第一个交通联络点——索山白果冲联络点。
联络点的交通线路和任务:一是同新四军军部和中共皖南特委联系;二是同各区委联系。
1940年春,日军侵占索山后,该联络点迁至新塘湖(亦称湖城涧),并配有负责人和交通员。1940年6月,该点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1年3月,停止活动。
1939年夏,建立了柴塘交通站。1941年11月,该站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3年3月,改属中共铜青南县委领导。
1939年上半年,建立了杨坦孙村交通站,1940年6月,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2年上半年,因交通站负责人调离,中断活动。
中共铜陵敌后县委联络站旧址展览馆
1939年下半年,建立了老观嘴交通站,1940年6月,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1年底,停止活动。
1939年冬,建立了大姚村(嘴头姚)交通站,1940年6月,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3年3月,改属中共铜青南县委领导。
1939年底,建立了铜陵县城关五里亭交通点。1940年6月,改属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1943年3月,改属中共铜青南县委领导。
中共铜陵县委建立后,铜陵党组织逐步建立了由新四军军部通向江北的三条交通线:
第一条,由南陵进铜陵,翻越凤凰山,经铁湖嘴、嘴头姚、仇家店到鳊鱼肚过江,到无为的五洲;或者从仇家店转向千棵柳,经观音阁渡江,到无为县的老鼠集。
第二条,由南陵进入铜陵的三条冲、叶山、新塘湖、经湾里陈村,从北埂或金牛渡过江,到无为兴隆洲。
第三条,经铜繁之间的狮子山、叶山、索山、十里场过江,到无为石板洲。
1940年6月,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建立,配有交通员2人,沟通上下之间联络。
除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原先领导的交通站之外,1940年6月,还增设了新圩郜村交通站。同时,还建立了紫沙洲交通站,站址设在紫沙洲北埂。1941年12月,迁套口窑墩后,改为套口站。
1940年下半年,又建立了大拐(文兴洲、鳊鱼肚)交通站。
1940年8月,建立了孟家桥交通站。
1941年3月,由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委员陈尚和负责交通工作。
1941年6月,建立了河旁崔村交通站。
1941年9月,建立了西王村交通站。
1941年冬,建立了十里场交通站。
1942年上半年,建立了永丰圩交通站。
上述新建的交通站,1943年3月,统属中共铜青南县委领导。
1941年5月,中共铜陵敌前县委成立,设敌工部,部长马俊峰,领导敌工、情报和交通工作。
为便于相互间联络,配有交通员1人。
中共铜陵敌前县委成立不久,新建了洋湖交通站。
1943年4月,因负责人牺牲,该站停止活动。
1941年底,建立了口上村交通站。1943年3月,改属中共铜青南县委领导。
1943年3月,中共铜陵敌前县委和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铜青南县委。
为加强党内交通情报工作,中共铜青南县委建立了敌(工)情(报)交(通)工作联络大站。先后由县委*张伟烈、杨明兼任站长。县委委员陈尚和任副站长。县委配备交通员2人。还开辟了从铜陵到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和童埠到贵池的交通线。同时,还设立了武装交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