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与斯大林是斗而不破,那和杜鲁门就是真刀真枪。“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歌响起来了,一个贫弱多时、只有步兵的国家,敢于向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挑战。
5次战役,打打停停。“伍修权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只能靠彭老总的枪炮解决了。”“即使谈判破裂,也要把责任归于对方。”中方的战斗力和气势折服了美国人,“如果你无法打倒他,你就拥抱他”。最终,美国人在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签下了板门店停战协定。
实际上,一些普世的文明公约固然会起作用,但你的尊严和地位最终只能靠实力来争取。如果没有跨过鸭绿江的这一战,美国人就不知道和新中国相处的边界。
前方顶住了“美帝”,后方又冒出了“苏修”。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更甚,老想在中国地面上搞事。一会儿要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一会儿要和中国组建“联合舰队”。
作为民族主义者的*一概拒绝,“中国需要援助,但牺牲主权的援助我们不要。”逼急了就是一句毛式修辞:“我把中国1万公里的海岸线给他,我上井冈山去。”
*一生信奉斗争哲学,“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没有人能让他签订城下之盟。*心游万仞,总是说出和严谨文件语言大异其趣的铿锵句子。
中苏交恶。在苏联发电要撤走专家的那个夜晚,*独自淋雨,陷入沉思。“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合时宜了,“打开西门”的战略被提出来。
*会见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提出“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paper tiger”这个英语单词的发明,既是略带喜感的浪漫主义,也抒发了藐视敌人的豪情壮志。
英国人对美国人,总是不完全顺从又亦步亦趋,所以搞了十几年与中国还是“代办”的外交关系。法国总统戴高乐则不然,他是民族主义者,他认定与中国建交符合法国利益,就大刀阔斧推进此事。
最大的绊脚石是台湾当局。戴高乐与蒋介石有并肩战斗之谊,拉不下脸来直接断交。而中国与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先决条件都是“一个中国”。双方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智慧,中方同意法国先与中国建交,再与台湾断交。其实都在赌蒋介石何去何从。
按照美国人的意思,台湾就挺着与法国不断交,“两个中国”就形成了。但“蒋委员长”此刻也显示了民族主义者的底色,他很是硬气地主动与法国断交了。等于是帮着消除了中法建交的最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