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捉鬼 绘画
到了宋代时期,"钟馗像"更加流行。民间的老百姓更加明白了解了"钟馗捉鬼"故事的情节,除了钟馗的驱鬼的手法得到了明确的解释以外,钟馗的身份也也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符合生活场景的定位,钟馗变成了一个为科考失利的书生。正如王振德、李天麻两位学者在《历代钟馗画研究》中说的那样,钟馗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迫害下,郁郁不得志,愤然触柱而死的悲剧与封建社会中大多数文人的悲剧命运若合一契,因而产生了共鸣。
明清之际,钟馗的形象大量进入民间通俗的小说文学之中,附着上了更加丰富的神秘色彩。但是,在"钟馗像"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中,钟馗的职能确实始终未发生太大的改变。钟馗的人物设定逐渐成型,堪称一个面貌丑陋、才华斐然、刚正不阿、不畏邪魔的正义形象。家中摆放悬挂上"钟馗像",仿佛人们在灾害疫情面前具有了神灵的庇佑……求得内心的一方安定与心安!
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 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人们吟咏歌颂钟馗,为钟馗写赞写诗。后来,钟馗也开始扮演"天师"的角色,不光是新年除岁之际,端午节来临之时也会悬挂"钟馗像",以求庇佑。尤其,在瘟疫、疾病频繁出现泛滥之时,人们急需心灵上的抚慰与安定,所以希望钟馗图像能够给家中带来庇护。所以,人们纷纷在家中悬挂"钟馗像",蔚然成风。
形象不一的钟馗像
02、不同的"钟馗像",相同的内心祈愿在唐代时期,钟馗还是一种武将的身份,后来钟馗逐渐变成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在中国历史中,大量的钟馗形象不断涌现,有驱鬼的,有醉酒的,有替花的,有钟馗嫁妹,有钟馗出游,也有寒林钟馗……
方薰有一幅绘画作品《钟馗对镜》,图绘钟馗着一身蓝袍,腰间系有腰带,头戴乌帽, 而钟旭的样貌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钟尴身前的两个小鬼抬的一面镜子的反射所表现出来的。从镜中我们可以看到钟尴的形象。他戴着一种类似于蓄薇科的花,正在专心地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而他的手正在捻着胡须。在钟馗的身边有抬着镜子的两个小鬼 , 他们瘦骨麟峭,十分丑陋 ,这也是"簪花钟馗"样式的一种典型样式,带有一种民间娱乐的趣味在其中,钟馗形象也不再过于严肃,而是轻松滑稽,富有情趣。
身为一代江南文人领袖,文徵明画过有著名的《寒林钟馗》。画中的钟馗头戴着连翅纱帽,脚穿黑靴,双手交叉揣在袖口中,两手空空,眼睛望着斜上方。神情像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画中还写有文徵明的自题:
寒林钟馗,甲午除夕戏作。
寒林钟馗
文徵明的《寒林钟馗》中的"钟馗"是一个单独的形象,明代钱谷也画过类似的"钟馗"。大致都是在一个寒林萧索的山林环境之中,钟馗头戴连翅纱帽,身穿长袍,手中捧着笏板,画面中只描绘了钟馗一个人,身边也并没有其他的随从或者是侍者。为什么大多数"钟馗"是单独出现的一种绘画形象呢?这很有可能是与钟馗的传说经历有关,毕竟钟馗在捉鬼辟邪之时,往往都是单独行动的。或许,古代有些画家,也是借用这种"寒林钟馗"的形象,来表达古代文人的凄凉命运,带有一些当时的现实意义。细品画中的周天球所写的题跋,似乎也具有这层的含义。
有唐名进士,隶本终南籍。双目炯如星,须霄奋如戟。浩气凌斗牛,精诚贯金石。直节 人所钦,英风鬼所惕。执笏步寒林,魑魅自辟易。万历癸卯冬日周天球题。
可以说,在明清之际,"钟馗像"在民间相当流行。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同样热衷于描绘钟馗的绘画图像。在陈洪绶笔下,钟馗神态肃穆,衣冠整洁,身穿龙纹朝服, 头戴花束,腰系玉带,佩有剑鞘,目视前方,微步前行,威严肃穆,不失诙谐幽默之气。从绘画技法方面来讲,笔法奇倔奔放,用笔苍劲有力,粗犷处可见苍润,纤细处圆转流畅。衣纹方宽,形体比较夸张。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法,赋予了"钟馗像"不一样的精彩面貌。
陈洪绶 《钟馗像》
而在任伯年笔下的钟馗,基本上代表了"海派"中的最高水平。任伯年画笔下的钟馗,头戴官帽,身披赤色官服,足登官靴,双臂交叉做撸袖状,右手反持利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整幅画面呈暖红色调,用笔洒脱,气势不凡。总体而言,任伯年画的钟馗具有阳刚之气,怒目斜视,咬牙切齿,须发怒张,神态表情的绘画处理十分到位。同时,这也为后代画家描绘"钟馗像"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