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采用穴式多粒播种,是我国的传统技术经验。现代试验表明,随着每穴播种粒数的增加,有利于茶籽提早出苗,而且比较整齐,但每穴茶籽增加到一定限度后,茶苗显得瘦弱细长,年终成苗率除每穴1一3粒外,均能达到全苗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茶籽的浪费,播种粒数不宜过多,一般每穴以五粒左右为宜。茶籽直播法,技术简单易行,节省劳力与费用,苗期管理也不象扦插、移栽那样严格,所以至今新建的大面积茶园,一般仍多采用此法。
育苗移栽
我国从唐代直到明代,对茶籽育苗移栽,由于技术难以掌握多有不同的认识。陆羽在《茶经》中说:“艺而不实,植而罕茂”。“艺”指栽培技术,“植”这里即指移栽,他认为,如果栽培技术掌握不好(另一种解释的意见认为,“不实”是指不用实生苗培育),移栽后的茶苗极少能生长繁茂。这说明唐朝植茶一般不用移栽的方法。
但到宋代茶树也有用野生苗移植成活之例。苏东坡有移植茶树诗云:“松间底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植百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从这里可以看出,松树间生的茶树,长得并不好,移植到土壤肥沃的百鹤岭,又得到连着阴雨十几天,不仅恢复了生长,而且长得很繁茂。
在我国古代有些地区男女结婚还有以茶为礼的习俗,这种习俗,一直承袭到明清两代。许次纤在《茶疏》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