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向中国士兵开枪!中国军人太可怕!”
在回忆砥平里战役时,美国老兵博尔登曾发出了这般忠告。
在砥平里战役之后,不仅仅是博尔登,不少美国士兵的信仰甚至出现了动摇,发出了诸如“自己为何要在遥远的东方作战”、“为什么要向中国人开枪”、能否“存活下来直到那崭新的日子来临”……的质疑。
那么,博尔登为何要这么说?美国士兵在砥平里战役中都经历了什么?
(砥平里战役)
一、攻心之战:木讷的美军1951年2月,朝鲜砥平里。
一万名志愿军战士在每分钟250发炮弹的攻击下轮番发动冲击。
在美军的钢铁洪流面前,志愿军战士们尸骨遍野、血海横流,但这都不曾磨灭他们冲锋的决心,响彻云霄的冲锋号角激荡在阵地之中,也击碎了老兵博尔登的心理防线——“从未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军人”!
与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相比,美军则如惊弓之鸟,缩守阵地,等待援军,可是他们还等得到吗?
作为侵略朝鲜、极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军,只有国家随时召唤个人参与战斗,个人需要绝对服从集体和国家,但是当大难降临到砥平里之后,各部的救援行动却显得异常迟缓。
对于美军来说,也没有派人去处理伤员,夜里也没有人来说一声该待在哪里怎么过,他们全被扔下不管了。
(砥平里战役)
直到深夜,还是没有人来处理美军阵中受伤的人。
四面八方都是低沉的*声,里面夹杂着痛苦的叫声。而阵地之外,志愿军战士们的声音却依旧那么洪亮。
巨大的对比使得美军不断动摇——他们正是由于对国家的过分信任,才会让自己陷于水深火热以及失望的境地。
即使是医生赶来救助,但是面对各类严重的烧伤、灼伤、枪伤以及数量如此庞大的受灾人群,他们也同受灾者一样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曾有美军的幸存者记录下了那段摄人心魄的“悲苦”场面:零星的护士散落在阵地中,但是动作却是慢吞吞的,美军绝望道:
“搞不清楚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医生。实在搞不懂事到临头他们为什么那么慢”。
也许这些美国医生是太过恐惧,已被志愿军战士震天响的冲锋声所击溃;也许是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数不胜数的庞大伤员;也许是他们意识过剩,让自己保持冷静过了头。
(砥平里战役)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医生呆立在阵地上,像一个个的活靶子——这是他们第一次经历这么惨烈的战争,于中美双方而言皆是如此。
不论是美军还是医生,都对眼前几乎毁灭殆尽的情景感到目瞪口呆、行动迟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从未学到过或见过的状况让他们顿时在精神上和肢体上都显得无能为力、手足无措。
中国志愿军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这些美国大兵。
战争结束后,那些侥幸撤出砥平里的美国在回顾刚发生不久的战争时,更是担惊受怕、心存对其他人见死不救的深深愧疚:
“我总算逃离了地狱。但是这没有死去的事实却使人深感不安。”
一种恼人的痛楚深深地埋在美国大兵的心底——他们自己还活着,可是那么多的人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