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江拿的树叶有个特点,都是不大不小,根子不粗不细,叶子都带着黑黄色,味道特别难闻,像酸菜帮子烂了似的。有一次课间休息,他拿一个树叶,把我们全班其他男生的树叶全勒折了,他的树叶却毫发无伤,算是大获全胜。小孩子在玩的方面,都有争胜之心,都不明白他为啥每次的树叶都这么好。问他,杨志江每次都闭口不言,最后被问的急了,他吭吭哧哧的勉强告诉我们,怎么选树叶,最重要的是要把选好的树叶放在鞋垫下边捂着,时间大概一天一宿,直到把树叶捂黄了变的有些潮湿了方才算大功告成。我们听后恍然大悟,之后纷纷效仿,但是成功率极低。因为树叶放在鞋垫下面,走路硌的慌,走了半天就扯出来,有的同学急于求成,鞋里边一下子塞进去一大把树叶,结果都是半成品,遇到杨志江还是屡战屡败。现在看来,无论在那一方面,想成为绝顶高手绝非易事。
杨志江同学还有一项无上神功,令全班同学佩服好奇不已,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我的学海生涯中,同学无数。但是据我观察,没有一个人具有这项神功,杨志江可以说是此道中万中无一的天才型选手,这项神功就是“憋尿大法“。这绝不是我夸张吸引诸位眼球。这么说吧,杨志江在小学六年中,从来都没有上过厕所。你想想,早上七八点钟就到学校了,冬天时候吃两顿饭,要下午二点左右才放学,要在学校呆六个钟头左右。能做到不上一次厕所,岂非怪事?而且最重要的是,整整六年不去,你说这不叫神功叫什么呢?像我们其他同学,下课铃声一响,大部分都跑向厕所,哗哗尿尿,有的上课中还会请假上厕所,他却一直能憋着,那时候绝对是没有尿不湿的,他也肯定没尿裤子,大家说说,这不是神功是什么?
多年不见,杨志江同学,不知道兄台这憋尿大法,功力尚存否?
5.吹泡泡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赶上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大变局,生活在一天天的变好。时代不断的进步,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几十年里,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思想观念时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其中不少传统被时代抛弃,就如我们当年玩的绝大部分游戏现在已经失传,我相信,已经永远不会有捡起来的那一天了。如果说我们小时候玩过,现在的孩子依然在玩的游戏我实在想不起来有那些,唯一的就是吹泡泡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游戏叫啥,权且就叫他吹泡泡罢了。不像其他游戏都是男生独霸天下,吹泡泡是我们班级女生的发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专利应当属于王红微。
记得那是一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杨柳吐绿,那些李子树,沙果树枝头都挂满了或粉或白的花朵,教室窗下黄的,紫的,红的,各色花瓣争相开放,随风摇曳,教室里不时飘来一阵阵花香。
我们当时年纪小,不上课的时候就琢磨怎么玩,也不知道王红微跟谁学的,反正我是第一次见到,她拿着一个红色的肥皂盒,不知道哪里弄来一根塑料吸管,坐在窗台上吹啊吹,吸管上一个个的圆圆的小气泡随着微风飘散。第二天好多同学都学着她的样子,坐在窗台上,嘴里吹着泡泡,脚在窗户下就像秋千一样随意荡着,有的脚上穿的是塑料凉鞋,有的是妈妈手工缝制的布鞋,耳朵里听到的是同学们一阵阵的笑声,这些可贵的童音,这么多年了,每次想起就回响在耳边,似乎从未远离。
抬头看太阳那么大,天空那么蓝,空气就像刚刚被大雨洗刷过的那么新鲜。大小不一的气泡,飞舞着,个个晶莹剔透,在阳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斓,不一会都消逝在天边,就如我们的青春,再也不复返了。
第四部分运动会
当时乡里一共有十几所小学,我们学校在许校长和王主任的带领下,校风优良,师风严谨,师德高尚,不少学生品学兼优。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农村的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多读书,考学。
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很穷,农村就更穷,但是我们村那些朴实的乡亲们,在教育观念上,并不落伍。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们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俺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其实把好好的锅砸了卖铁,还不如直接卖锅价钱更高一点,这只是他们的一种形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学知识。我们屯子这些年确实有很多孩子通过学习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小学是村里所有小孩的母校,是大家学习的起点,是孩子们掌握知识并使之开花结果的摇篮。
老师们在八几年的时候工资非常低,指望这工资来养家糊口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每个老师仍然兢兢业业的教书,从来不肯懈怠一分。我们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升学比例都很高,不仅重视主科的教学,对自然,思想品德,体育也很重视,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说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我的小学在这方面算是继承和发展了*他老人家的精神。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左右,全乡的十几个小学都要在一起开一场运动会,大会持续一天,设置体操和田径两个大项,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跟现在的世界大型体育赛事没太大区别,只是个别项目更加贴合当时的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在当时的我们看来,那就是属于我们的奥运会,其重要性绝对不低于一次期末考试。
由于师资紧张,当时学校六个年级只设置一名体育老师,先后由王义和邢昌老师担任,目前两位老师已经退休,身体尚佳,都还居住在村子中。学校不仅在升学率上要力争压倒其他小学,在体育上也要力争上游。所以每年的运动会全校上下都非常重视。大概从四月底开始,学校就会选拔出参加运动会的学生,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中要不停的训练,强度很大。
我们学校的强项是体操,每一年的体操比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唯一能跟我们比拼的就是乡小学,德发小学。我记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一直参加体操比赛,每次都是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我们当时做的是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每次都是一位女声从广播里传出来:现在开始做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接着广播沉寂几秒,然后听到类似小鸡叫的声音,叫声刚落,就要抬起左脚,踩着点儿,一二一,一二一,做一套下来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因为看老师做操体态特别优美,所以我特别爱做操,每次训练的时候都非常认真,每个姿势都很到位,很少有被老师纠正的时候。有的学生则不然,要不就是踩不上点,要不就是姿势不标准,要不就是不能跟上队形等等。
训练是不能耽误上课时间的,所以都在放学后或者周末进行。做体操赢得高分的秘诀是姿势标准,整齐划一。所以要赢得好名次首先是选队员,每个队员个子要差不太多,这样观感则佳。其次就是要训练姿势,为了矫正形成肌肉记忆,往往一个动作要保持很长时间,每每练完个个都腰酸背痛。就这样一个一个动作的矫正完毕,再练整体的节奏,直到看上去都在一个节奏中方止,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至少要持续一个月以上。
而其中如果有的同学实在很难教化,就要换人,新换来的同学则就要体育老师单独开小灶,然后再跟大家合练。可以说,参与的师生们都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和心血,所以每个人都期望获得好成绩,好名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自己的付出。队员定好了,临到六一的时候,还要买服装,我记得当时统一的服装都是白色衣裤配白鞋,中间扎一条黑色宽宽的松紧带,跟现在跆拳道的装束如出一辙,远远看上去整个队伍很是精神。
我们小学在田径方面不是很强,只是靠个别天赋比较高的同学支撑颜面。有几个同学不用选拔年年入选,在三年级之后我年年也参加径赛,其实就一个项目百米。我能选拔上不是我跑的多快,实在是矬子里边拔大个儿罢了,或者有跑得特别快的不愿意参加隐藏实力者可能也会有。跑百米训练都是在操场进行,体育老师先在操场上用白灰浇出跑道,每次浇完同学看着都很新鲜,下课了就跑到那里去看热闹。
训练时,在操场南边起跑处放一个大鼓,参与的同学用站姿摆好架势,耳朵竖起来听着老师大声喊:预备---接着鼓声一响,我们就马上窜出去。每个同学就像身后有狼追一样,拼命地跑啊跑,但是每次的结果都一样,第一名柳百兴,第二名蓝天,第三名就是我,我印象中每次训练的名次都是这样。按理说,到了运动会的时候我们还要和别的村小学的高手比,我是万万不能拿前三名的,但是我记得我百米好像多次获得过前三,四年级的运动会记得特别清楚,我是运动会百米第二名,奖品是好几个水彩笔。
小时候的日子是过的很慢很慢的,时间就像凝固了一样不动弹。但是运动会前那一个月的时光却像长了翅膀一样过的飞快。树叶绿了,地里的苞米,黄豆,小麦都露出嫩芽的时候,六一就到了。经过一个月艰苦的训练,今天就要见分晓,我们师生们都很兴奋也很紧张。六一学校是放假的,所有老师同学都到乡里去参加运动会,当然有的是运动员,有的是观众。
那一天,我们都会起的很早,早早就到学校去集合。体育老师举着校旗,旗是红色的,上边写着同利小学四个大字,率领着我们步行到乡里去。乡里距我们小学大概有七八里地路程,步行要四十多分钟。到了乡的村口,老师就又会把同学们集合在一起,再交代一遍注意事项,到了比赛的操场上就要开始注意队形,不能大声喧哗,做操时不要紧张等。小时候没见过世面,到了乡里快到学校就紧张的要命,就跟现在要我马上到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一样害怕。
进了学校,老师要我们不要大声喧哗,可实际操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喇叭声,敲鼓声此起彼伏。其他学校的学生不仅在大声说话,有的甚至还在主席台边上跑来跑去,竞相追逐。可是我们这些运动员全部都是好学生乖学生,老师吩咐了的就是天理,绝对不敢越雷池一步。打一进入操场那刻起,体育老师就吹起来哨子,队伍里的每个同学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脚下踩着一二一,然后像军队那样听着:立定,坐下。
六一已经很热了,操场上没遮没挡,在那大太阳下一坐就是一天,上厕所要打报告请假。运动会开始时,由主席台的人先讲一通大道理,我们一般不听,之后就是体操表演,我们学校一般都是排在前几个出场。经过刚才一阵预热之后,我们的紧张情绪略有缓解,但是心还是颤抖的,好在手脚还听使唤,不至于一个月的操练功力发挥不出来。每一年的体操我们的表现都很好,但是表演完心理是绝对没底的,直到看完其他小学的体操表演才知道,自己的队伍是有多么的优秀。其他小学,比如利祥,维新吧,不仅不整齐,姿势也不标准,服装也不好看,跟我们的整体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而这两个小学整体教学质量也很差,可以说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