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分区更明确 ◎
1
城市发展定位更明确
未来芜湖将打造成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
一市四县功能分区更详细
3
主要发展指标更明确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至203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465.10万人,市域常住总人口559.3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49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1400亿元,粮食总产量135万吨。
城镇化与空间利用指标:
至2030 年,市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78.16%和88.86%;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1494.71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1727.60公顷以内,国土开发强度不突破21.89%;市域公路(国省道)与铁路网密度为 1.95千米/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61261公顷。
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指标:
至2030 年,市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 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 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 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12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
空间管控指标:
4
空间结构更合理
发展战略: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全面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协调沿江城镇生产生活生态关系,打造成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经济繁荣、城镇密集的沿江发展带。
区域城乡统筹战略: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两个延伸”、“六个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空间重构发展战略: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是推动未来芜湖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战略。
市域空间结构:
“轴向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模式,构建“两带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分别为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北沿江城镇发展带。
“两轴”:分别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巢黄城镇发展次轴。
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等级结构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