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星座,天秤座和什么星座最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3:30:35

福州传统厅堂的陈设,摄:张继州。

05

分年:天地诸神祖先的总答谢

因为没有“众神朝天”一说,除灶神之外的神明还留在人家里,所以福州人在腊月二十五到大年夜之间的一天会进行“分年”的仪式,摆上荤素供品、点燃香烛,答谢众神和祖先对阖家的照顾。分年之后,过去的一年就没有重要的事了,真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

在这里要概述一下福建民居里的“礼制”部分,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还原分年的场景。前面说了,一家的主神都在厅堂太师壁前面的神龛里,可能是观音,也可能是齐天大圣或者土地公等俗神,也有的人家没有神像,贴画像或者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神龛前方或者下面是长供桌,长供桌前还有八仙桌,用来陈设香炉、烛台和供品。在漳州,过年时节,供桌上少不了的是本地的特产——水仙花。神龛的一侧,一般是靠右手边,是祖宗牌位或者先人遗像的位置。

但我们还没说到地位最尊贵的“天公”。闽人认为“天公”至高无上,不应图绘其形象,也不应在民家室内供奉(即使一般的庙里也没有),只设一个香炉(称为“天炉”)在厅前见天的位置,朝外望天祭拜,供桌也得向外摆设。闽南还悬挂特殊的“天公灯”以示尊崇。

在重视礼俗的传统社会,人居的礼制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06

过新年:有个地方竟然不在初一?

从尾牙开始,福建人已经为大小神明忙了半个月,到大年夜终于是一家人自己过了。在过去这一天是全年吃得最好的日子,如今物质丰富,倒也不需要一心盼着过年。不过大年夜吃的很多菜,是有吉祥寓意的,所以多年来一直保留着。比如说闽南象征平安长寿的整根的青菜(芥菜、韭菜居多),福州象征新年太平的太平燕(一定要放两个谐音“压乱”的鸭蛋),还有各地皆有的血蚶,因为蚶壳摩擦的声音特别像一串铜钱在响,也象征着特别好的彩头。

吃完团圆饭,守夜到交子时分,许多人顶着浓浓倦意去庙里烧头香。睡到天亮,第一餐往往又是有“好意头”的线面。随后是一天的走亲访友道贺新年,与其他地方无异,就不赘述了。

不过,在莆田,正式的大年夜却是初四这一天,俗称“做大岁”。这是因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冬,倭寇攻陷莆田,烧*抢掠,死者无算,直至次年正月初一才被戚继光率军收复,在初二这一天,众人敛葬死者(故莆俗初二不得拜年贺岁),到了初四才安顿下来补过新年,并将此俗传承至今,作为对地方“痛史”的长远回忆。

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星座,天秤座和什么星座最配(5)

福州拜斗仪式上的斗,摄:张继州。

07

拜斗:新春祈福仪式

北京人正月初八去白云观“顺星”,福州人则在各宫庙做拜斗仪式,这是古老的星辰崇拜在各地的不同传承形式。

拜斗就是礼拜北斗。道教崇拜北斗七星(七位元君)和北斗之母斗母元君,认为礼敬他们可以消灾解厄、护佑合家平安。拜斗法事在全国各地道教中流行,不过在福州的受欢迎程度特别高,参与度最高的道教法事就是“穹窿玉斗”,不论神明生日还是普度法会往往都设置这一环节。如果在新年进行集体拜斗,多数会安排在初七这一天。

拜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信众的参与感很强。每个人要捧一个四方的“斗”(偶尔有圆的),它最早是各家量米的容器,现在香烛店里也有成品,用来象征宇宙;斗里盛米,象征万星,还要撒上红枣、瓜子、花生、桂圆、栗子,寓意“五子登科”;斗的四边插上尺子、杆秤、镜子、剪刀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斗里点燃香烛,四周再插上红筷子,缠上红绳,这一套“小宇宙”就完成了。道士负责搭建坛场,扎制“斗门”——一般是用青翠的竹叶加上红布做成的一道拱门。当拜斗进入“绕斗”的环节,道士带着捧着斗的信众依次穿过“斗门”,象征着进入“与道合真”的世界。有些庙占地狭小,容不下那么多信众,人们就捧着朱红的斗,嘴里呵着热气,在道士 “转斗转东方,东斗星君把斗转啊~”的吟唱中,绕了一圈又一圈,仿佛这新一年的好运全都靠着这一刻的凝神聚气。

08

拜天公:猪和羊最不愿意遇到的一天

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闽南称之为“天公生”,是日凌晨,家家户户摆设香案朝外对空祭拜。少数奉祀玉皇的宫庙,如莆田的凌云殿、泉州玄妙观和漳州玉尊宫,此时香火极盛。漳州玉尊宫近年拜天公的盛典因为场面极为盛大而常常登上媒体,共有400多桌供品,100多头全猪全羊齐齐摆在庙前,献祭上苍。

牲礼是几千年来中国农耕社会最隆重的祭礼。猪和羊被合称为“少牢”,加上牛为“太牢”。祭天的牲礼按理本应达到最高一级的“太牢”,但在旧时民间,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严禁私宰,所以全猪全羊就是最大的礼了。

闽南、潮汕的一些地方还演化出另一种新年祭祀文化习俗“赛大猪”。各家精心饲喂“神猪”,着力让它增肥,在祭祀前过磅,谁养出的“神猪”最重就可以披红挂彩,放在最前面一排,主人也因此倍感光荣。借助这种民俗活动,还能督促村民提升饲喂牲畜的技能,可谓是“功不唐捐”。

09

攻炮城:古老的“军事体育”

闽南在正月有一种特别的活动“攻炮城”,是在高杆上挂上竹木纸张扎成的“炮城”,内置烟花爆竹,众人用点燃的爆竹投掷,引燃“炮城”即为优胜,可得到丰厚的奖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男女老幼齐齐上阵,硝烟弥漫,堪比真正的战场。但攻下“炮城”其实不容易,首先克服抓着点燃的爆竹这一心理障碍,就已经不容易了;其次投掷的准头、力道都必须很讲究。所以,如果“炮城”迟迟不破,主办方就要把炮城降下来了,但是相应地,奖金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明末清初福建先后经历多次战争,民间尚武风气由之大兴,留存在各地许多民俗里。比如福清、漳州等地的“掷石为戏”,漳州、永春、平潭等地的“藤牌舞”,闽南的“宋江阵”和许多地方民俗活动中燃放的三眼铳,都来源于战争时代的练兵演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文尚武的精神,在年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星座,天秤座和什么星座最配(6)

清流温郊的“滚灯”,摄:陈汝辉。

10

上元灯彩:一夜鱼龙舞

自古以来元宵节都是赏灯的佳节,福建也不例外。本地的元宵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龙灯,二是花灯。

龙灯各地皆有,以板凳龙为主,在长凳上安上小灯笼,头尾相接成长龙状,绕行村中甚至翻山越岭,仿若星汉,颇为壮观。有些地方还有“香火龙”,用稻草扎成龙身,上面插满点燃的线香,亮光星星点点,也是很有趣的。

状元骑马灯、兔子灯、荔枝灯等花灯是福建各地常见的儿童玩具,而大型的花灯,做得最好的是闽西客家地区,先扎制篾骨架,再糊上各色剪纸,或做成花瓶形状,或做成各种动物,甚至做成带一串串“子灯”的大鳌山灯,流光溢彩,令人叹为观止。闽西的花灯,往往是要扛出来游村而不是静观的,在古村小巷里,各色灯彩鱼贯而过,真令人有“人间天上”之遐想。

清流县的温郊更有一种独特的“滚灯”,是用毛竹扎成的直径三四米的大轮子,上燃灯火,在古村奏乐滚行,堪称奇景。

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星座,天秤座和什么星座最配(7)

福州的元宵游神,摄:张继州。

11

元宵游神:一年里最大的狂欢节

福建仿佛一年到头都在游神,但元宵前后是最多的,各村社时间错开,能够占据一整个月之久。有许多长居海外的游子,不回家过春节但回家参加游神,毕竟,春节是自家过,不够热闹,但游神是集体活动,真是再热闹不过的。在有些方言里,游神活动就叫作“闹热”。

闽地神庙林立,许多庙都管辖一定的领域,福州、宁德称“境”,泉州在“境”上还有“铺”,莆田、漳州惯用“社”,总之辖区大致与村或者街区大小相当。把神像从庙里抬出来,巡游一周,称为“绕境”或者“巡社”。也有抬着神像去祖庙“进香”或者“请火”的,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将在祖庙请来的香火装在“香担”里一路燃烧着回到各自的庙里。

游神的队伍,大致和旧时官场出巡的仪仗一样,以大灯笼为先导,后面跟着执事牌、仪仗,接下来是神轿,还有十番、十音八乐、南音等诸般民间鼓吹相随。这只是基本配置,各地还按照各自习惯往上加出许多花样。比如福州会有许多戴大帽穿皂衣的“皂班”,还有竹骨架木脑壳的大型神偶“塔骨”摇曳而行,作为先导;莆田一些地方有披挂绣彩的骏马“兴化白玉狮”成队出游;漳州有“宋江阵”武术队和舞狮一路相随,还会抬着神轿赤足踩过火红的木炭,场面异常刺激。至于一些地方为还愿扮演的“囚车”和“犯人”,那更是仿佛鲁迅先生的《五猖会》活了一般。游神的种种光景,若是详细写出来,恐怕一本书都写不完呢。

不过写到这儿我想结合现状,说说在当前现代化社会游神的现状。前面提到的许多传统年俗,很多是只要家里有心,或者庙里能组织,就能延续下来的。但游神需要组织周全、资金充裕、人员齐心,非一己之力能够支持。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的娱乐不多,信仰也虔诚,这都不太成问题。但现在城市在不断扩张,这就挑战了游神民俗依附的土壤。“境”“社”所属的居民迁出工作,甚至原有的社区被拆迁无存,游神活动就很难聚集人手和资金,于是逐年衰弱甚至消亡,就在所难免了。

老派的福州游神(莆田和泉州等地也有类似的做法),是要将神像抬进各家厅堂,坐在正位享用宴席的,称为“吃宴”。因为乐队献艺、信徒叩拜都要花很多时间,一“宴”往往长达一小时,若是村落较大,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故而近年往往简化到难得一见。之前,福州近郊也仅仅有个别地方还保留着在古民居里“吃宴”的古俗。比如北郊的厦坊村,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临水夫人和护国留侯依次出巡,一路鼓吹齐鸣,每到一户就有人燃香焚纸祭拜,再从香炉里请一支香回家(称为“换香”)。就这样走走停停,到了摆宴的老房子,皂班、乐队先入,分列两侧,身着黄衣的轿班抬着神轿跨过特意打开的屏门进入天井,将神像捧进张灯结彩的厅堂停銮。厅堂里几张八仙桌拼成一长条,左右两排放置着烛台,中间排着的是茶、酒和荤素祭礼。乐队轮番献艺中,这座老房子的子孙依次来厅前叩拜如仪,这是他们一年里唯一齐聚的时刻。神明“酒酣饭饱”之后,又重新启程,将新年的福分赐给每一户人家。

2015年,我记录了厦坊村游神的场景。庙里的人说,他们上一次游神留影已过去了很多年,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份留作纪念,我便洗了一套照片送去,他们非要付钱,我只请了庙里的一道新年平安符,权当礼尚往来。过了短短几年,厦坊村被拆迁殆尽,不但游神“吃宴”成了绝唱,记忆里的温情时刻,也很难再找回了。

虽然,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里,游神也进行着,有一些原有居民占多数的小区还会举行“吃宴”,但绝对是少了老街古巷里的那种味道,只能想着“礼失求诸野”“人间尚有真情在”,来自我安慰了。

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星座,天秤座和什么星座最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