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几个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新工科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在这个行业存在的巨大的人才缺口。
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了100亿;2016年-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79%。预计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将持续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会达到1963亿元。
据《央广网》消息,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仅为1:10。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是十分迫切的。
但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新工科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高不成低不就,只能重回机械传统就业领域呢?
高校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在某高校的智能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研究论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出不少问题,原文引用分析如下:
“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工艺尺寸链计算与控制 内容,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初期课程中可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等数字化方式进行计算和设计,进一步可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相关的检测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智能算法等课程知识,从实际应用中形位公差的自动在线检测出发,经过制造大数据、智能算法决策、制造过程控制等流程形成封闭、智能 的制造过程。”
实际上这个课程设计已经可以看出不少问题了,前半段讲的是计算机软件辅助下的机械设计工作。从本世纪以来CAD、CAM系统早就在一线市场上铺开,无论是传统机械还是所谓的智能制造都是必修课,完全没有拿出来单说的必要。
后半段最大的问题在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属于一门低学分、短课时的专业课,而且缺乏实践部分。该高校希望将计算机专业都需要1-2年基础课程铺垫才能掌握的“自动在线检测出发,经过制造大数据、智能算法决策、制造过程控制”等知识直接安排在这门课里面。只能显示出安排课程大纲的老师的不专业。
在这样的培养大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机械专业知识扎实,但是对于算法、软件、自动控制等智能制造核心知识浅尝辄止。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在就业市场上得到优待?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新工科制造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时空中无处不在。而智能制造及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特点是通过感知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字化制造的数据来源,以工业以太网等信息技术作为数据通讯手段,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智能装备为依托实现生产方案和制造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