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们花费心力做出这件作品后,也意外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后来,上九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孔雀釉”的代名词。这是她们从古书中学习配比,所创造的第一个受到市场和人群关注的作品。
我问思敏她想要做什么呢?她告诉我孔雀釉背后其实是有一个产品体系的,它不单是一件作品。它是有可以散发的空间。而我们三年来无处的尝试,是为了找到一件满意的作品,然后去延伸。
这种延伸或许是形态上的延伸,比如可以把孔雀釉放到不同的器皿上,小的是茶碗,茶杯。大的可以是斗笠大缸,甚至延续到各种不同的家居摆设中,变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延续也可以是釉的衍生,比如说孔雀釉可以用不同植物,做成灰釉。只有极致的产品才能投入市场,才能让使用者体会到它背后的温度。
再次见面,再次见到全新的思敏和孔雀釉
再次见到思敏,大概是一年后,这正好是“上九”工作室的第四年。这一次,她的成长和思想上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景德镇每年有前赴后继的年轻人想在这做自己的工作室,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但成功并不多,市场同质化现象也严重,很多作品并卖不出很高的价钱,很多人也会选择离去。
思敏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个缩影,她虽是一个女孩,但她身上却又一种始终不肯放弃的执念。自从成立“上九”,总是会遇上各种各样接连不断的问题。在2016年夏天,合伙人因为对自己事业上的其他追求离开了,思敏一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当时,她家里还给了她另一个选择,出国留学硕博连读。她思考了几个晚上后,便在分享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有人说,做瓷嘛,无非拉坯修坯烧窑,如今工业时代,许多东西都是科技可以解决的。可我们一直在尝试寻找最原始的材料,不同的草木灰,不同的试验配比,一次次失败让人崩溃。我还是愿意秉承初心,虽然也只有我一人坚持下来,回头看这些失败,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于是,她放弃了留学,为了初心她决定继续把她想要做的事做完。少了一个人,坏事是她是要独挑大梁;好处是她可以更自如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抱负,能够自己去深刻思考制作瓷器这件事。
她很快想明白了,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她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组建团队;研发、整理产品线;装修工作室,她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学着去承担“上九”的未来。
先从组建团队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便再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孤立存在。不同人的协作,也会为上九创造更有想象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