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藏
还有一点,项目的施工位置大多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高原缺氧不可避免。届时,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施工人员也必然会陷入极端的恶劣环境,风险极大。综上所述,藏水入疆工程大概率只存在于理论层面,现阶段实施的可能性极低。
引藏水入疆,倒不如提高水源的利用率藏水入疆工程至今未有定局,相比于直接入疆,通过南北水调西线工程为新疆“曲线引水”似乎更具有可行性。
水利专家曾建议,可以通过大西线调水工程将雅鲁藏布江的江水引到黄河,然后再引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不过到目前为止,南北水调西线工程的方案也还未启动,有消息称可能在2025年前后开工,15年才能完工。
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放眼当下,无论是藏水入疆还是南水北调,都解决不了燃眉之急,最符合实际的做法还是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农业用水占用水比重的89%,人均用水量高达2400m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而单位水体产出的经济效益却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这表明新疆用水的效益整体较低。
新疆稻田
在国外,同样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以色列,其农业用水却只占用水比重的58%,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高达86%,高居世界第一位。不得不承认,以色列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确实值得在新疆地区推广,这是用科学手段来解决用水困难的最佳方案。
以色列的节水方案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国土面积60%以上都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15cm,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以色列地形图
为了想方设法创造淡水,以色列建造了规模庞大的海水淡化工厂,将海水、地下咸水批量淡化,获得了可观的淡水资源。其中,Sorek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量就多达6亿m³,足以满足150万人的生活用水需求。如今,以色列人80%以上的淡水都来自于海水淡化厂,将来这一比例还有望增加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淡水生产成本并不高。早在2006年,以色列的淡水每立方仅售0.6美元,换算下来还不到5元。希伯来大学的教授伊多•卡恩估计,以色列生产1吨淡水的成本在0.5美元左右,但随着技术升级,将来的成本还会更低。